郑愔的诗与人
盛唐诗人所写的边塞诗可谓独树一帜,在边塞诗人中,大都认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人最为著名。然而写边塞诗的不仅是他们写得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中的王维曾写有一首《使至塞上》,好极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写的是出塞,时间是春天,笔下的塞上景物描写最有胜场,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实在盛唐之前,在王维之前,郑愔的《塞外三首》就获得好评了。 读《全唐诗》,会看到收录郑愔诗一卷,其中有《塞外三首》。读完《全唐诗》一百六卷开篇简介郑愔后,马上想到他所生活的那一时期历史风云。《新唐书》和《旧唐书》没有给郑愔立传,《资治通鉴》对郑愔有比较完整的记述。
他的《塞外三首》,其一曰:
塞外萧条望,征人此路赊。边声乱朔马,
秋色引胡笳。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
断蓬飞古戍,连雁聚寒沙。海暗云无叶,
山春雪作花。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
这首诗景物描写,是从听觉视觉不同角度来写,无雕痕斫态,浑然开阔,气魄出焉。尤其是“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一联堪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媲美,也可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郑愔此诗的种种意象,隐隐地透露出悲壮苍凉的意绪,“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恰添奇观壮美之声韵。远山侵吞落日,长城映带晚霞,的确是一种大美景象!
《塞外三首》都是长律。第一首第一联叙事中有景物描写,第二联至第五联均为写景。各联写景物,景物各异,意象不重复不拖沓,足见诗人能力之不俗。更为不俗的是五联写景均为对偶句,工整的对仗,尤其是对仗之中动、静的对比,远与近的推移,真是相得益彰。第六联以“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作结,回笼遥应首联,显然道出这首诗是出使之作。
郑愔踌躇满志,要报效君王,要舒展抱负而万里辞家,大丈夫铮铮铁骨,本该如此。然而,他的面貌究竟是怎样的呢?
郑愔,字文靖,沧州人,他十七岁考中进士,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可谓少年英俊,出类拔萃。《新唐书》和《旧唐书》虽然没有他的传记,《资治通鉴》倒是对他有较多的记载。郑愔面貌丑陋,胡须甚多。他是攀附依靠酷吏来俊臣发迹的,来俊臣被斩首被仇家争着吃肉再被腾踏成泥之后,郑愔又很容易地得到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青睐,得以重任。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诛戮之后,郑愔又很轻易地得到武三思的信任。《资治通鉴》有一段文字,这样记载道:
“先是,殿中侍御史南皮郑愔谄事二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张败,贬宣州司士参军,坐赃,亡入东都。私谒武三思。初见三思,哭甚哀,既而大笑。三思素贵重,甚怪之,郑愔曰:“始见大王而哭,哀大王将戮死而灭族也。后乃笑,喜大王之得(郑)愔也……”
这些具有戏剧性的文字足以说明,郑愔不仅面貌丑陋,而且是一个寡廉鲜耻的无赖小人。
武则天被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逼迫下台之后,中宗即位。中宗的韦皇后和上官婕妤都与武三思通奸淫乱,武三思因此安然无恙,而且掌控朝政。郑愔为武三思出谋画策要除掉张柬之等人,去除心腹之患,武三思十分高兴。武三思在郑愔的鼓动帮助下,断然采取措施,杀害了张柬之等五人,从此朝廷大权尽归之。然而,曾几何时,武三思的末日到了,被太子杀掉了,郑愔因为有野心勃勃的韦皇后庇佑,毫发未损,又成为韦皇后的爪牙。上官昭容鼓动韦皇后效仿武则天,也来当女皇,郑愔与上官婉儿交往过密。郑愔同时得到两个呼风唤雨的女人青睐,当属别有歪才邪才,他人莫之能及。郑愔居然当上宰相。当上了宰相的他,于是乎“掌铨衡,倾附势要,赃秽狼藉”。于是有大臣来弹劾他了,那位傀儡唐中宗贬了他,然而未几郑愔重回朝廷,依旧是宠佞得无以复加。
邪佞之臣虽是自将有道,但总是难避天诛地灭时。想要马上当上女皇的韦皇后伙同他的奸夫们鸩杀中宗皇帝之后,不久就被消灭了,郑愔该断壁絶潢无所攀附了,可是郑愔颇具功夫,又找到了新的主子,他投靠在谯王重福麾下。重福要乱中取胜,也要当天子,要取帝位。郑愔为之精心谋划。郑愔甚至想得很久远,把人事安排都想好了,他自己给自己安排的职位是“左丞相知内外交事”,位居宰相第一。此时大唐帝国已经有了帝王,是睿宗,而郑愔一片痴心梦想,要同谯王重福一起掌控江山,他的末路到了,他还能起死回生吗?
公元710年8月,郑愔又失败了。谯王重福跳入水中淹死了,而郑愔则是这副样子:
“郑愔貌丑多须,既败,梳髻,著妇人服,匿车中;擒获,被鞫,股栗不能对……皆斩于东都市。”
郑愔原来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这样死,死得猥琐,郑愔被族诛是他的自己选择。他逆历史潮流而动,他助纣为虐,甘当虎狼,这个十七岁就成为进士的郑愔,怎么竟会这样?
历史上很多疑问不好解答,各有其说各有其理,但终归是离不开强烈的欲望二字。西汉的那位主父偃说,“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东晋的那位桓温说,“生不能流芳百世,死即遗臭万年”;南北朝时期的那位祖珽说,“丈夫一生不负身”:总之,要拼一生性命来搏的人们总是不择手段,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
“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郑愔当年豪气满怀高声大唱这一句的时候,似乎还没有邪念,还不是那样猥琐卑劣?出使巡边,当然是为了朝廷社稷,那么这个“主”不止是君主,亦是社稷江山,是国家。人是变化的,要么变得道德操守越来越好,要么变得野心勃勃邪险凶恶,从历史记载来看,郑愔无疑是后者,于是乎“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就成为后来的他欺世盗名的呼喊。
他的《塞外三首》另外两首,写得也很别致,很值得一读。
其二:
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海阴凝独树,日气下连营。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将军犹转战,都尉不成名。折柳悲春曲,吹茄断夜声。明年汉使返,须筑受降城。
其三:
阳鸟南飞夜,阴山北地寒。汉家征戍客,年岁在楼兰。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團。边声入鼓吹,霜气下旌竿。海外归书断,天涯旅鬓残。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塞外三首》的其一和其三被选入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但文字与《全唐诗》有几处不同。
子卿,苏武字子卿。援引西汉苏武出使匈奴,不辱使命,持汉家节旄牧羊北海边十九年的故事,郑愔以古人之气节操守自勉,其雄言壮采很是感人。然而,沈德潜对此评价道:“知子卿奉使之忠,而品偏秽浊,言之不足定人也。”
沈德潜说得不无道理,然而还是选中了他的诗,其入选的标准是什么?看来是不以人废言。
抛开郑愔其人,只谈他的诗,读读其中诸如“边声乱朔马,秋色引胡笳。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读读“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读读“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团”等句,读者哪知郑愔原来是那样的一个龌龊卑鄙的投机客呢?
这位十七岁中进士的郑愔,在政治权势这条路上一气走来,深得来俊臣、张易之兄弟、武三思、韦皇后和上官昭容、福王重福这些野心家的青睐,为之深谋,为之鼓噪呐喊,为人所不齿;虽然如此,诗却写得那么好,写得那么大气豪爽动人心魄,倘若舍其人品不问,他的诗之为诗道焉在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