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12-3 10:49 编辑
五绝碎谈
古诗中最难写也最难读的是五言绝句。说它难写,是因为它只有四句话二十个字,要用最少的文字组成的四句话来表达一件事情,那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是律绝还要照顾平仄,更不似五律、七言那样容易变化调整。至于读者,五绝如果是表现某个历史事件,或某地古筑名楼,读者则必须具备这个历史、或此地风物的起码知识,否则不易理解。例如: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 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欲吞吴。
如果对秦汉历史、三国人物一无所知,你是读不懂的。 再则,更须首先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然后才靠自己把作者没有说的话凭借自己的知识补充连接起来联想理解。
现在再来举两首古人诗:
卢僎:
南望楼 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
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
途中口号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年年洛阳陌,花鸟送归人。 如果不知道相关典故,不知道作者经历,是很难读懂理解的。 再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好睡不知天晓,这是一层意思。春天的早晨,到处都能听见鸟叫,这是另一层意思。第二句与第一句各说各的,你不能强干“既然你还没睡醒,如何去闻啼鸟”?夜来风雨声,是说晚上听见括风下雨的声音,是第三层意思。第二天早上醒来出门,见树上的花被风吹雨打后掉落了许多,则是第四层意思。四句话各说各的,互相的联系是靠读者自己加以补充、连接起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