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中写诗者多,评论者少,非口评也,多畏也,心实评之。以心论之,今之作诗者,问曰所本者何?所致者何?凡勤于诗词者,多有才分,天命所赋,是以为之。或一日数首,或非有感而不发,及其作也,或务于求誉,或戏谑朋友,其甚于标榜自负者,难与之言也。 诗者发于心,行于文字,是以观其诗知其所本,知其所务。再观其评论回复,其人大致可知也。所谓人焉廋哉是也。诗词一道,何有今古?今之谓古于古之谓古,一也。历代诗人皆务于当时,古今无差。观韩愈之调张藉,亦可知当时诗坛与今一也。今日诗词爱好者,纯为兴趣,非可以求名利者也,时或有之,未若现代诗或流行歌词易于普及大众。若以兴趣而言,作古体诗者而无名利心,自可以淡然处之,或浸淫古典,或参以西学,或主复古,或作求新,不一而足。更参以师友,自可以为学日益。吾又问之,即如此,作诗何为也?无复名利之求,则可以优游沃若,岂不乐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后可以与共学者也。为学者,当先立其大者,尊德性,道问学,明明德是也。而以诗词为文学者,非学者之所务也。扬雄所谓文字雕虫,程颐不趣书画,先贤多所言之。然人各有志,纯以文学亦无可厚非,自得其可也。吾辈生于今之世,治学需明义,造有为之事,从无为之心。努力工作亦不舍曲肱之乐,尽性立命亦不舍奋发之意。文尤质也,质尤文也,文质彬彬,然后得为君子。莫论世人功利攻心,但取其善者可矣。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乃个人之成长进步之正途也。我国传统文化擅于包容,尤其现今,更需要有独立思想之学者,非可以囿于院校之学,西学中用,化而行之,正如所谓中国特色之说,才能与时俱进。学界主西学者多将中国近百年落后之原因归结于传统文化,亦有学者反之,纷纷扰扰,争论不已。究其原因,亦是各困于一隅,知此而不知彼也。更有甚者,道听而涂说,信口雌黄,网上多见,大言不惭,深可鄙也。或曰真学者,于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科学皆需学也,非大视野不可以立,非心有主不可以权。 季氏根深于传统文化,学养深厚,诗文似发故纸堆,然绝非不可观。诗词非其主业,亦只是偶尔为之,或述志,或交友,以为小道者也。诗作多景语,行文多典故,未可以直造人心也。然深味之,共情之,亦是发之于心,非滥作者也。其人若有大头脑,辅以西学,当有大成就(我对他了解不多,姑妄测之)。学人希望以诗文行世,或以评论知名,皆不易也。莫若省却大把时间修之于心,不能平治,但以修身足矣。而今信息发达,交友便利,然可共学适道者少,人之善者,不可不学也。 世代叹风移,才人各有师。成心皆一格,地籁尽相吹。返者因来复,介然岂畏施。而今狂狷者,孰与剪裁之。
今日有闲,多说几句,一家之言,惶恐之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