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之宝之三
渎山大玉海 三首
七律 新韵
陈玉喜
【一】
皇家玉海傲山圈,特帝雕琢饰摆旋;
手法起凸随庆势,艺喧色处匠心躜。
中华佳品里程贝,刻作元清高质延;
藏宝镇国型大器,出其鲜有迈流传。
【二】
瓮钵玉器体托圆,料注青灰夹壑斑;
底质柔和精细绿,案图丽美气神兼。
龙螭羊鲤犀蟾祝,马兔豚鱼鳞嵌延;
紫禁御佣鲜石寺,千金难汉赋林翻。
【三】
内膛镌刻煜煽奇,雄伟姿风壮举希;
传统技工独俏色,斑驳变幻瓮空曲。
波涛汹涌身文案,雕线浮勾意旋俱;
神采旭佳深各异,诳粗豪放雅屈惜。
赏析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镇国之宝"。专家认为,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虑,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渎山大玉海,中国元代玉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南阳。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鱼等。
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历命以千金易得,于4年后迁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再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作衬托,他又命四十名翰林学士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并建亭保护至今。渎山大玉海,在清代先后于乾隆年4次对其加工剔刻,纹饰细部略有改动。
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陈列着一件硕大的玉雕,每天向千万游人展现着它雄伟壮丽的风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的腹内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诗三首及序文,概括了这件巨型酒器的形状、花纹和来历。序文说:"玉有白章,随其形刻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曾置万岁山广寒殿内,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作菜瓮……命以千金易之,仍置承光殿中。"
渎山大玉海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开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是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为世界宝玉石业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