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爹家住西域 于 2023-11-13 18:30 编辑
“薄今”还是免了吧! 陆续看了几期,说心里话,没让我感到有什么太惊奇的发现。与其说是评判,还不如说是为了搞一场笑。蛙遁匿了,九门成长速度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估计发热的太快。 (一)王建华和包德珍的诗,用词上不必说,但就其诗词结构上来看,没有突破,沿袭的是近代理论家所总结的套路,中规中矩,走的是极其“自我”路线。个人心底的小感触。从诗词的格局上来说,做不大,局限于个人的卿卿我我,或者小精巧,缺少的是诗人的胸怀。简而言之,说“旧瓶装新酒”也属于褒扬,基本上是“照着葫芦画葫芦”的套路,至于“瓢”,还不至于。 (二)至于版主。迈五依袭传统,对于词沉浸日久,于诗太多的“词”的影子,《无题》甚多,也确实“无题”,外饰宽厚,内里瘦瘠了些,过多的技巧。营养之说可以比喻。九门于诗,脾气大于诗,《胡杨》之后无好诗,我一直是在观察,有些东西只“悟”到六分,剩下四分应该归咎于“天赋”,历来有“穷文富武”之说,可以比拟一下。大眼于诗词有感悟,而且有时还非常精准,唯一的缺憾是笔力不殆,认真度不够,这个与个人性格可能有关,诗不多,给人启迪不少。青山白云也属于传统出身,诗词总感觉少了点锋芒,诗风过于宽厚了些,讲作手,在当今社会如此火燥的时刻,也不容易。其他作者,了解不多,不说。 就我个人来讲,我喜欢的是比较老辣而又能与现实相结合,作为一个论坛,就不能仅以个人爱好的风格来进行管理。 (三)廖国华的匪气,诗坛有目共睹,他最好的诗是竹枝和绝句。至于律诗,大多流于应酬,即使所选的几首,无论从格局和遣词上,并不是上乘,只是个人情绪与记事的一种表述,所有的境界也并非高不可攀。毕竟几十年的写作经历,荣誉胜过了才气,江湖架秧子起哄,比比皆是。 (四)金鱼的作品,我读过一些,我给的评价是“顿悟”比较多,能从“点滴”延展到“恢弘”,属于我喜欢的行列,唯一的遗憾,就是很不容易被那些所谓的“诗人”认同,而且日常杂事比较多,家国情怀少了些。 (五)说到理论,确实我也有一些意见,也骂过很多理论大咖。但在内心,我是期望理论界要争一口气的。金筑子先生的可爱,表现在诗里的乖巧,这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写的来的。对于理论的执着精神就尤为令人尊敬,我相信对于诗,他是认真的,对于诗词理论也是认真的,这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理论家,除了被我怼得南跑北奔的那些,认识的不太多,略过。我始终认为理论界应该走出几个份量重的人,毕竟现在的理论界太寒酸了。 我要说的是,尽管诗词界问题很多,但就九门现在来看,比拳量力还是孱弱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