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23-11-13 08:05 编辑
不薄今(5) 诗词论坛有各种各样的版块,但总缺不了一个以探讨所谓的诗词“理论”为主业的版块——尽管名称可能不一样,不过也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常年盘桓在这样版块的,仔细看来看去几乎就是同一波人。这些人就像开药铺的“蛮不懂”先生,每天眼巴巴趴在柜台上等着顾客上门:自己既不写诗词,也不会评论诗词——偶尔有一个半个勤快点儿的,转来几个烂贴子充充门面。大家看到的,往往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些鸡零狗碎的东东,时不时被叼出来又叼回去,或者沉渣泛起,无聊到顶起一些贴子,搞得乌烟瘴气。
唯一个自己写评论贴子的叫欧德绪,唯一一个自己写诗的叫金筑子(金池长老)。欧德续绪的贴子,看过几篇,还不错,是个老实人;金池长老的诗作品,诗无敌倒是比较常见:那就说说金池长老的作品吧——实在找不到其他理论大伽的作品,比公鸡蛋还金贵着呢。
金池长老作品的优点远远少于其缺点。先说优点:金池长老的作品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的是如此年高还能保持与时俱进,写自己身边时下所见所闻,就单凭这一理念就比不少诗友强多了。
金池长老作品第一个缺点就是做不到文从字顺,比如《杂感》:
“独坐阳台朝日红,嫩寒身感已初冬。楼高错落窗迎笑,山远逶迤雾散矇。青壮驱车签到赶,儿童快步学堂冲。老人衰体不离药,又是一天无事中。”
前四句似乎还比较正常,颈联这样就不是正常的了:“签到赶”、“学堂冲”。类似这样生硬不合乎中文文法的句子,金池长老作品中几乎都有。
金池长老作品第二个缺点就是诗意不集中:还是以《杂感》为例。这首作品究竟想表达何种心境、思想?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别人都忙,我悠闲地在阳台上享受了一天冬日暖阳——没有任何可称之为诗的亮点。举个例子,啥叫“诗意”:
“独坐阳台朝日红,嫩寒身感已初冬。一米阳光一副药,半贪天福半贪功。”
这样以来,避免东一句、西一句,有一搭没一搭。诗,一定脉络清晰紧凑,否则,不如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