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3-11-10 10:04 编辑
《接第八期。《平仄押韵口诀》作为写诗的工具,诠释到第八期,其含义和适用性算是诠释清楚,感兴趣学写诗,特别是学写格律的朋友,怎样才能在前八期诠释的基础上领其要义而融于心,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呢? 口诀参见头条4月14日“《平仄押韵口诀》改进版”一文。
首先,对照口诀的每一句,看是否领悟了其要义,如感到领悟并融于心,那恭喜诗友已掌握了这一写诗辅助工具;如对那句还未领悟透彻或有疑义,可有针对性的去阅读相关的诠释。 其次,通过在写诗,特别是格律诗写作的过程中,结合诗意、字词的淬炼不断感悟,总会将此辅助工具化于无形之中。 为便于理解,这里将诠释简明扼要地汇集如下: 第一句:诗的任一单句,处于单数字位的字,其平仄虽活但要顾及其它(口诀中的相关句之要求);而双数位的字,其平仄交替。 第二句:诗的任何一句,其尾部三个字的平仄不能同声调,即不能三平尾或三仄尾。 第三句: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其相同双位字的平仄相互对应,即平对仄或仄对平。 第四句:上下联相邻两句,其相同双位字的平仄相黏,即平黏平或仄黏仄。 第五句:贴韵脚的字与韵脚平仄不同,则此字前三个字必须有两个字平仄与韵脚平仄一致。 第六句:格律诗句中仄平仄和平仄平在奇字言诗句中严控少用;但在偶字言诗句中则难以避免,宽泛待之。 第七句:偶押奇不押,首句灵活处理;诗的中联(六句及六句以上)应对仗,不过现在要求降低,律诗仅第三联(颈联)对仗也可。 第八句:韵、白两脚字平仄相反。 第九句:写诗重在意,只要有天成绝妙句,即使不是格律句,也不要人为强行格律化,不做格律诗,不能出彩。 第十句:特格主要指六种:1)鲤鱼翻波格(※※平平仄平仄);2)折腰体;3)※※平平平仄平;4)※※仄仄仄平仄句型;5)首句借邻韵;6)平水韵邻韵混押。只要诗意好,这6种特格完全可用在格律诗中,一切以诗意为先。 至于太白醉酒格(※※仄仄平仄平)因存在较大争议,不建议作为格律诗句采用。另外,口诀中已隐含了主要的句内拗救,其它拗句和对句救等概念没必要去理会它。 第十一、十二句:这两句就不用多解释了。 注:1)口诀主要针对五言及以上言平、仄韵格律诗;2)口诀部分要求也适用其它诗体诗句的淬炼,如许多古体诗虽非格律诗(近体诗),但其诗句多数是格律句,也存在一定的对黏关系;3)※※表示诗句字数向前双字节延展,如七言、九言等,因偶字诗句不存在这几种特格。 写任意题材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有灵感或立意;其次是表达方式;最后就是遣词造句。而齐言诗,特别是格律诗除立意外,其表达方式和诗句组成都有其明显的特点,这就是起承转合、诗家语和音韵和谐美(平仄规律、押韵、对仗)。 从这期起,分三期通过展示诗的创作过程,来体会口诀在诗意表达、字词淬炼中的辅助作用。 一、绝句 绝句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虽无对仗要求,但法章和用字词很是有讲究,要在有限的字数下写成诗易但出佳作却很难。即使懂一大堆道理和技巧,也未必能写出好诗来。那么如何将灵感或立意通过丰富的语言、章法、凝练出彩,写出有诗意和音韵俱佳的作品来,答案就是多读、多练、多体会和多修改。 《风雨路》 风雨路蒙蒙,几多能看透。 明心砥砺行,沟坎在身后。
这是一首仄韵五绝,立意来源于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普通民众生活的不确定性。人这一生常遇不顺,且前路变幻难料。其实,我们只要抛去一些杂念,对一些人和事就会坦然处之,人生的路似乎又变得明朗,这样就会积极主动地向着想要的目标前行,那些生活中的坎坷都会成为过去。 这样的立意很平常,那怎样不落俗套,写出的诗让人读后有所触动或感悟呢?构思后就有了以下顺口溜:
初始诗句
从四句组成看,基本符合绝句的起承转合(可参见其它文),但从音韵及用词上明显太直白、口语化和不押韵。感到第二句不错,随按口诀对其进行合律化用词淬炼,从而形成押仄声韵的诗句“几人能看透”。接着在脑海中又遣词改动第一句,它与“几人能看透”是同联上下句,其对应双位字平仄交替,多次斟酌后第一句改成“风雪雾蒙蒙”这样的诗句;而第三句与“几人能看透”为联间邻句,对应双位字平仄相黏,遣词炼字后改成“明心砥砺行”;第三句“明心砥砺行”确定后,第四句与其又是同联上下句,依相同双位字平仄交替遣词和在“透”所在“十欧仄声部”选择所押韵脚字,从而形成了“坎坷在身后”这样的诗句,考虑是仄仄仄平仄句,又改为“坎坷留身后”,在头条上发表时的诗句为:
最初发表诗文
后又对诗名及个别字进行了一次炼字修改,诗文如下图。
二次修改诗文
闲下来再读再体会,将第一的“雾”改成了“路”;第二句的“人”淡化改为“多”;对最后一句用词“坎坷”提炼修改为“沟坎”,这样这句又不合“贴韵声异三拐二”,从而将“留”又改成了“在”,淬炼修改后的诗意委婉了许多,但立意不变。同时对诗名也做了改动。 《槐花》 清香徐送漫街邻,串串槐花俏映春。 少女笑颜竹杆举,蜂鸣示警几番巡。
这是一首七绝,一星期前发表时是一首古绝。
初发时诗文
此诗前两句可以说是灵感上来一气呵成,首句的“起”和第二句的“承”都恰到好处,且是合律联句。而诗的后两句,则一时没有好句。思之遣词造句写出了“少女笑颜摘杆扭”,意象是实写,章法上算是“转”了,作为第二诗句联间邻句,对应双位字的平仄也相黏。而第四句局限于将自己置于景象中,虽是律句押韵且实现了整首诗的“合”,但与第三句为联内句却失对 ,一时思绪太集中而发散不开,故就这样发布了。 过了两天,感到第三句好改,便将原诗句用词顺序调了一下,形成“笑颜少女举摘杆”,如第四句不改,便是构成折腰体七绝。也试着对第四句炼化修改,但仅写出了“惊了小蜂迷路人”这样诗句。 又过了几天,感到第三诗句总的还可以,只是后三字“摘杆扭”太过具体化,而推敲再三修改成了“少女笑颜竹杆举”,在这样的语意下,通感就是摘槐花或正要摘,以便给第四句的修及“合”留出空间。之后就对第四句作修改,顺着“惊了小蜂迷路人”的意象扩展,进一步苦思淬炼,最后形成了与第三诗句在格律上相对的诗句“蜂鸣示警几番巡”,修改后的第四句“合”的相对要有想象空间而有了余味。 另外,依诗意和意象,也将诗名由“摘槐花”改成了“槐花”。 以上两首诗的修改,无形之中都用“口诀”在淬炼诗的合律性,而不同再去管什么具体平仄格式。 《夏落日一景》 日暮草糖晖,鱼戏幻影随。 只蝉鸣翠柳,蝶舞玩童追。
该诗是一首古绝,是由原依平水韵创作的一首五绝逆向修改而来。依通韵押“八欸”,最后一句是三平尾,但“玩童”二字属阳平,“追”字属阴平,吟诵起来并不绕嘴。 该诗初发于《中国诗歌网》,灵感来源于2019年8月湖北安陆出差遇到的景色,当时一心想写成五绝,且开始写诗用的是平水韵。为了合律,就将第二句的“戏”改为了“嬉”。其诗文如下:
初发诗文
即使这样,二、四句韵脚“随”和“追”属平水韵“四支”,而首句韵脚“晖”属“五微”,是首句借邻韵格。 所以本人感到自然的古绝版更好。诗友觉得哪一版好呢? 总之,格律规则只是提高诗词水平的工具,不可本末倒置,切莫为合格律而害诗意。淬炼诗句的目的,是在确认诗意不受影响或有所升华的前提下,达到语言美和音韵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其它。 最后,诗友如感兴趣,随意选题写一首绝句,可试着应用口诀辅助淬炼,修改完善诗句和整首诗。 2023年5月20日于故乡接第九期。
二、律诗淬炼 律诗与绝句相比,一是多了四句,相对应字数也多了一倍,借助事、物或景,抒发情感或言志时,可以铺开来写,这样绝句难以或不易表达的题材,律诗都能较好的表达;二是律诗颔联、颈联要求对仗,至少颈联对仗;三是律诗基本上是以联为单元,实现诗意的起承转合,一联就相当于绝句一单句,有时又不像绝句那么明显,有时起一句,承一句,转的内容多句几方面铺开,收合时可能也仅用了一句。律诗的字词淬炼就是围绕用什么样的字词,很好的实现起承转合和对仗的同时,使诗意表达精妙和音韵更美。而心中有《平仄押韵口诀》就可轻松辅助字词的淬炼。 以下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淬炼修改诗例,原诗如下: 逐浪行(原创) 志高逐浪行,率性度尘生。 仗义霞光漫,凌寒铁骨铮。 兰竹映心迹,痴语蕴真情。 豪迈几抒笔,拙文俏榜登。
由于第四句的“铁骨铮”由“铁骨铮铮”减字形成,有凑韵之嫌;颈联对仗中的“兰竹”并列名词组与“痴语”定名词组严格讲并不对仗,且“竹兰映心迹”为鲤鱼翻波格出现在不常见的第五句,另外,此句中“映”也有挤韵之嫌。所以对此诗予以淬炼修改。 颈联的“兰竹映心迹,痴语蕴真情”可以修改为“幽兰印心迹,痴语蕴真情”达到对仗工整,但鲤鱼翻波却不好修改;另“凌寒铁骨铮”凑韵之嫌一时难以消除。后经多次的淬炼,不仅完善了上面提到的几个不足,同时一些词序和句序也做了较大调整,用词变化不大,修改后的诗文如下: 逐浪踏歌行(原创) 逐浪踏歌行,无为优雅生。 凌寒筋骨练,仗剑霞光迎。 痴语藏心迹,幽兰蕴挚情。 思来犹顿悟,拙作榜单登。
对照会发现,修改前后平仄格式发生了变化,将一首平起平收的诗修改成了仄起平收诗,而诗意及意象有些微妙变化但不大。且修改过程中先是改了第三、四句并将两句位置做了互换,借助《平仄押韵口诀》依此前推后演修改而成,并未刻意关注其格式。不知诗友对其修改有什么看法?哪一版更好? 意相左(原创) 人生道上意相左,且莫横眉舞大刀。 事起因析留善念,怨消锁解避锋矛。 但凡心性钻牛角,多半山羊亦虎飙。 冲撞升级下黑手,苍天抹泪可轻饶?
这是一首旧作,前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多起重大命案或刑事案件,本是维权一方却因势弱一时钻牛角而走了极端。故重温此诗并淬炼修改之。改前诗文见下图。
意相左原诗
淬炼更改前后诗的布局和诗意基本没变,主要从词语的含蓄和创新性上进行了淬炼,同时颔联“事起因析留善念,怨消锁解避锋矛”修改后达到了工对,颈联“但凡心性钻牛角,多半山羊亦虎飙”除“钻”与“亦”词性上不对外两整句也近工对。布局上由首句“人生道上意相左”起,第二句“且莫横眉舞大刀”来承接,颔联“事起因析留善念,怨消锁解避锋矛”转入正方陈述,而颈联“但凡心性钻牛角,多半山羊亦虎飙”则进一步转入反面阐述,由尾联“冲撞升级下黑手,苍天抹泪可轻饶?”渐次实现诗意的反问式收合。另外第七句为鲤鱼翻波格。 由以上诗例的淬炼修改,简要地说明了律诗的写作淬炼之法,就是围绕首句或首联叙事或物或景起;第二句或颔联进一步承接;第三句或颈联寄予情志、或虚或实,大处着笔或宕开一笔转入似有联系其它方面;第四句或尾联要收合,达到前后衔接,虑实相衬,情景交融或别开生面而留白。做到了这几点且立意独到,至少颈联对仗,诗句读来流畅,那就可称为一首好诗。 2023年5月30日晚上于
三、排律淬炼诗例 排律是以联为单元对律诗的延长。因句子多且中间所有联要求对仗,故历来佳作名篇极少。关于排律以前也发表过诗作和相关写作文章。这次为写排律淬炼这一章节,在对以前诗作进行再次审视和修改完善时,总感排律中间各联全部要求对仗,会使诗文形式上过于呆板,且今天的人们又不以此考取功名,其作用主要是以诗言志、叙情和发些感想,毕竟现在的律诗对仗都比过去要求宽松了,可否每四联有三联对仗即可,这样会使排律从形式和内容上活范起来,更贴近今人的生活和文化娱乐。另外也不要动不动拿是否用典来约束自己和要求别人,哪有那么多适合当今人们生活的典可用,以及在快节奏生活和快消文化背景下哪里有时间咂磨晦涩用典的隐意(此段也适合对律诗用典的考问),当然不留琢痕且易懂的用典还是喜闻乐见的。 下面是一首诗淬炼修改的两个版本。 淬炼版一(中间联全对仗): 宇域春秋(原创) 猩猿硕臂长,越线舞刀枪。 欺世猴旗举,行踪诡异藏。 围熊宣霸气,纵虎显威狂。 怂恿狸梁跳,谋得鼠作伥。 纠狼蹂故土,放犬猎头羊。 挑弄生灵刃,流离五陆伤。 嚣尘漫阡陌,鲁马落他乡。 引鳄侵河岸,唆蛇搅壁江。 言癫传路野,癔现造惊慌。 宇域春秋地,黎玄企泰康。
注:“嚣尘漫阡陌”鲤鱼翻波。 其淬炼修改的过程可参见2023年2月15日今日头条《零基础学写格律诗讲座之六:排律》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淬炼版二(中间少数联不对仗): 宇域春秋(原创) 猩猿硕臂长,越线舞刀枪。 借以猴权帜,行踪诡异藏。 围熊宣霸气,纵虎显威狂。 怂恿狸梁跳,谋得鼠作伥。 纠狼蹂故土,放犬猎头羊。 挑弄生灵刃,流离五陆伤。 嚣尘阡陌漫,鲁马落他乡。 引鳄侵河岸,唆蛇搅壁江。 言癫传路野,癔现不思量。 宇域春秋地,黎玄企泰康。
这一版是这次写淬炼这一文时反思而形成。与前一修改版比,一些诗句又恢复成了最初的诗句,如“借以猴权帜”、“嚣尘阡陌漫”、“癔现不思量”等,这样相关的几仗不对仗了。与淬炼修改第一版相比,是诗意、诗句流畅性和对仗相兼顾的结果,诗句用字词更灵活,诗意更贴切,整首清读来也更顺畅上口。 可以将这种中间联不全对仗作为一种特格排律来对待!也算是对“若有天成绝妙句,巧用特格意优先”口诀的灵活应用。不知诗友有何感想?当然了,这仅是个人之言,有不同意见可讨论,勿拍砖。 四、非格律诗淬炼诗例 一些著名的非格律诗或长短句诗,为使音韵更美,其句子也多是律句,结构也接近格律诗。这样的诗例很多,如诗仙李白的《静夜思》,除第二句中的“上”和第三句中的“头”平仄不合律外(平水韵),其余两句均为律句,且整首诗的格式近似五绝的平起押韵式,这也是该诗虽简短易懂,但却给人以唯美之感之所在。所以在写诗时,即使不是格律诗也尽量使其接近格律诗。 例如: 曲江池春景(原创) 曲江池岸人似潮,碧水蓝天楼映桥。 群鸟低飞鸭嬉戏,游船载乐树影摇。 稚声投喂鱼哄抢,画笔写生美景描。
这是一首七言六句诗,其平仄接近七言小律的平起押韵式,诗句除一、三、四诗句的“人似”、“嬉”和“影“几字平仄不合律外,其余均合律,这样诗的音韵就比较流畅。 所以说,借助《平仄押韵口诀》同样可以淬炼非格律诗。 至此,围绕着《平仄押韵口诀》的诠释十一期内容就结束了,加上口诀一期,共十二期。为便于诗友们应用口诀,这里再次列出: 句内单顾双交替,尾三且莫一顺连。 联内同双反着对,联间邻双同相黏。 贴韵声异三拐二,两侧声异分宽严。 偶押首活中联仗,韵白两脚平仄颠。 若有天成绝妙句,巧用特格意优先。 领会要义融心里,便洒诗情彩云间。
注:①个别字有修改;②口诀仅可自用也可在头条上转发,严禁在其它平台不注作者和出处转发或盗发。 最后,谢谢诗友们的支持和阅读,有什么不对之处,随时恭迎指点。 2023年6月7日于故乡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