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冰凌花

[学习资料] 群里早读 专帖留存 五言绝句部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灵澈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译文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台体

        作者: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注解

1、子:长脚蜘蛛,也作喜子。
2、铅华:指粉。
3、莫是:莫不是。

译文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早晨又看见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盼望丈夫回还的诗。开头以“裙带解”、“子飞”即征兆喜事的习俗进入题意,三句以梳妆打扮,点出内心的喜悦,结句和盘托出主题。感情真挚,朴素含蓄,语俗而不伤雅,情乐又不淫靡。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嫁娘词

           作者: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赏析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鹿柴

         作者: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赏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刘十九

         作者: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赏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怨情

        作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释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皱眉。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赏析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人可以自解。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1: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渡汉江

        作者: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1: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晓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旱晨。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译文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隐者不遇

         作者: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草堂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730
贡献
120879
金钱
15468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1: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弹琴

        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⑴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此处指清越的琴声。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风入松》的调名。

译文

  七弦琴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静静地听着风吹入松林的凄清的声音。
  即使我是那么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已经不再弹唱了。

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生活充实幸福,友谊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