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3|回复: 8

谈四种律句及其变格和“替对粘规则” 伊利老农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19

帖子

8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1
贡献
190
金钱
313
发表于 2023-10-31 20:4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把四种律句及其公认允许的变格整理成如下
          «律诗诗句平仄四型八式表»
A1—平平平仄仄,变格A1*—平平仄平仄
A2—仄仄仄平平,没有变格
K1—仄仄平平仄,变格K1*—仄仄仄平仄
K2—平平仄仄平,变格K2*—平平平仄平,K2**仄平平仄平(变格和其正格在任何位置通用)。
      以上前三种律句及其变格 ,首字不拘平仄,第四种平起平收句式,因为避免孤平,故暗首字的平仄分别列出。所以,四种律句加上允许的变格,一共八种句式,简称“四型八式”。“四型八式”加上“大拗补救”(大拗定义从略)就穷尽了按照“替对粘规则”的“替”所决定的律诗诗句平仄的种种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由“替对粘规则”的“替”决定的律诗诗句的平仄格式。我们以五言为例,由“替”决定的句式有两类,即第二、第四字为平、仄 或仄、平,因为首字的平仄比较简明,我们先不考察,先考察第三字为平或仄,以及末字为平或仄的情形:
(一)第二字平,第四字仄
           2平3仄4仄5仄——平仄仄仄
            2平3仄4仄5平——平仄仄平
            2平3平4仄5仄——平平仄仄
            2平3平4仄5平——平平仄平
(二)第二字仄,第四字平
           2仄3仄4平5仄——仄仄平仄
          2仄3仄4平5平——仄仄平平
           2仄3平4平5仄——仄平平仄
             2仄3平4平5平——仄平平平
“替”的规则准许一三五不拘平仄,但不能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所以上列八种句式除去第一和第八种,只有六种句式可以继续和首字的平或仄组合。
首字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1)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2)
首字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3)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4)
首字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5)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6)

首字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7)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8)
首字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9)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0)
首字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11)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12)
上列(2)式  仄平仄仄平 孤平,舍去,其余11式整理后得到:
一、句式(3)和(4)就是律句A1—平平平仄仄 的首字不拘
二、句式(9)和(10)就是律句A2—仄仄仄平平  的首字不拘
三、句式(11)和(12)就是律句K1—仄仄平平仄  的首字不拘
四、句式(7)和(8)就是K1的变格K1*—仄仄仄平仄的首字不拘
五、句式(1)就是律句K2的正格K2—平平仄仄平
六、句式(5)就是律句K2的变格K2*—平平平仄平(第三字改仄为平救大拗,或者只是第三字不拘平仄)
七、句式(6)就是律句K2的变格K2**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
以上七种句式,再加上打破“替对粘规则”的特殊句式——
八、律句A1—平平平仄仄的变格A1*—平平仄平仄,
       一共八种句式和我总结整理的«律句及其变格的四型八式»一模一样。

“替对粘规则”一般表述为:
1、所谓替就是同一句诗中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
2、所谓对就是同一联诗句中2、4、6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3、所谓粘就是相邻两句诗中2、4、6位置的字,平仄相同。
      因为只对诗句偶数位置的字提出了要求,有人粗略地总结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到今天,有专家察觉到它的疏漏,补充为“在避免出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条件下‘一三五不论”但‘二四六分明”还是要遵守的。这就是我们以上由偶数位置平仄相反推出的七种句式。但是,专家们的上述规则前半句经过补充,现在周密了,后半句仍有两处疏漏:一是律句A1—平平平仄仄的特殊句型A1*—平平仄平仄,三四字平仄互换,偶数位置平仄打破了“替对粘规则”;二是律句K1—仄仄平平仄,第四字变平为仄,称为“大拗”可以将其对句K2—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改仄为平,补救。这也打破了“替对粘规则”。为此,“替对粘规则”似应该补充为:在避免孤平、三平尾、三仄尾前提下,一三五不论;除特殊句式和大拗外,二四六分明。经过这样补充的“替对粘规则”就涵盖了律诗平仄的全部变化,就成为律诗平仄变化必须遵守的、明确的通则了!由此,我的以“四型八式加大拗律句变化”为基础的«成对轮流排列规则»的正确性也得到验证。至于律诗写作者愿意采取哪种规则,那是他们的自由。历史或许会做出选择。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诗兄没有把律句、非律句、准律句及正格、变格弄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0: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句有两个基本要求,1是平仄相替,2是平不令单,在此两个基本要求之上还有两个基本避忌,1,避孤平,2,避三平尾,孤平与三平尾都是古风句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0: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平仄是准律句,这是个特殊句式,赵执信称之为准同律,王力称之为特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11-29 21:51 编辑

仄仄仄平仄或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虽符合平仄相替,但不符合平不令单,赵执信称之为落调,启功则直标为非律句,怎么可能是变格


说白点,凡机械地理解246平仄相替或246平仄不失替便是律句的人是不知律为何物

九门有个口头禅是‘包子多个褶子少个褶子不还是包子吗’,理论上还真不是哪么回事,如平平仄仄平在前面的首字上少了个平这褶子成仄平仄仄平就成孤平了,又如仄仄仄平平在第三字上多了个平这褶子成仄仄平平平就成三平尾了,准律句平平仄平仄也是相同的道理,首字拗仄这褶子的话成仄平仄平仄就是古风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0: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11-29 20:33 编辑

忌三仄尾是普适意义上的说法,但事实上是不避的,如潮平两岸阔,三仄尾的前面有连平的属变格律句,即便五仄脚句偶然为之都是允许的,如向晚意不适、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类,这关联到出宽对严和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诗友有空先去读一下王力先生的诗律余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0: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A1—平平平仄仄,变格A1*—平平仄平仄
A2—仄仄仄平平,没有变格
K1—仄仄平平仄,变格K1*—仄仄仄平仄
K2—平平仄仄平,变格K2*—平平平仄平,K2**仄平平仄平(变格和其正格在任何位置通用)。-----------------------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是四个基本句式,这四个基本句式是正格,这四个基本句式都是可以变化的,变化后凡符合两个基本要求和两个基本避忌的都是律句,即拗而仍律的变格,如平平平仄仄变为仄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如仄仄仄平平变为平仄仄平平,如仄仄平平仄变为平仄平平仄,如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属于特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0
金钱
10407
发表于 2023-11-29 21: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11-29 21:17 编辑

所谓替、对、粘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普适性的----尤其是相替,普适性之外还有特殊性,普适性和特殊性之外又还有例外,只有这样去理解才能化繁为简,所以,除正格和变格的普适性外,格律诗还有特殊性的平平仄平仄也具有律句的同等意义,至于有限度的偶尔用点古风句则是属于拗救下的例外,如向晚意不适、野火烧不尽、昔闻洞庭水、八月湖水平、南朝四百八十寺、一身报国有万死之类,说白点,近体中的出句偶尔用这些古风句于前人来说或是有意在近体中求其变化而显得高古,但对句则必须是律句,此即出宽对严,亦即稳顺声势,因为所有含连平的律句都有稳顺声势的作用,至于平衡平仄则大多会在对句上多用平声字去弥补出句上的仄多平少


拗粘拗对是齐梁格的特征,这点王力说得非常明白,入门须正,所以,不建议初学者去写折腰体之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