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吴越诗林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22-8-15
威望736
金钱10111
贡献9011
版主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版主
  
威望- 736 点
贡献- 9011 次
金钱- 10111 枚
|
文/泥瓦匠-长青 2023-10-30.
【读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笔记
1. 前言补充:
《史记》初名《太史公书》,有一百三十篇,成书后“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后在宣帝时由司马迁外甥孙扬恽传出,才流入民间。后来又经历很多次的亡失补阙,有些章节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但是有一点被史学家们可以肯定,《史记》与《汉书》是必然相联系的关系。
《史记》的注释,传统有三家注,即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家原系独立成书,后来在北宋刊刻时,将三家注释与《史记》原文合为一书。至清代梁玉绳用十九年的工夫所做的《史记志疑》一书,详考《史记》成为第四家注释。以后研究《史记》的学者又有新的注释,不在一一介绍。
2. 正文:《五帝本纪第一》
既然读正文,就要从头开始,边读边学便理解,不求快,不求多,但求明,但求解!不能囫囵吞枣,做到细嚼慢咽,每天坚持一小时的阅读时间,两小时的笔记时间,慢慢消耗这套瀚海巨著,不求甚解但求明了。话外题到此,开始阅读!
原文: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儿徇齐,长而敦敏,成儿聪明。
译文: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生下来就显出神灵,七十天会说话,幼小时候就很机智,长大后敦厚机敏,成年后见闻广博能名表事物。
注释摘要:黄帝者原始社会帝王,中原各民族共同祖先,原为熊氏部落之首领,故号有熊,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
,故称黄帝。轩辕是故地名:今河南新郑北,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地本来叫做轩辕,黄帝到来以后被称为轩辕黄帝。清朝梁玉绳认为:黄帝原来就叫轩辕,来到此地后此地被称为轩辕。徇齐:机敏之意,行动迅疾。不一一作介绍,感兴趣的朋友请读原著。
神灵。传说黄帝母亲附宝二十四个月,而生黄帝于寿丘,今山东曲阜东北,头额如太阳,眉宇如龙骨。
个人理解:以上原文比较好理解,基本上按字面内容可了解大概意思。再读译文理解更全面一些,再读一下注解,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黄帝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虽然不像后世之人有大量的文字资料可证实,但是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信息的传播及文化的传承一定是靠口口相传来进行,或者借助某种器皿作为传播载体的可能性。但也不会影响英雄人物曾经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英雄人物某些强大的突出特征亦会随之散播,但不排除夸大或演义之可能。
比如:“传说黄帝母亲附宝二十四个月,而生黄帝于寿丘,今山东曲阜东北,头额如太阳,眉宇如龙骨。”这一定是人为夸大的结果,自然规律限定,一个婴儿不可能在母亲的肚里能够呆上二十四个月,这是现代人人皆知的自然道理。但是古人可以通过这一违反自然现象,对轩辕黄帝进行神话,以突出他老人家不可比拟的神灵特征。
因为他的生而神灵,呐!弱而能言就不在话下了!待他成人以后的体魄与智慧一定会高于常人,强于常人,所以在他以后的光辉生涯中,英雄行为会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也是口口相传的结果毋容置疑。
以诗为证:《轩辕黄帝颂》(十一真平声)
华夏人文先祖业,神州大地奠基人。
神灵出自神奇异,智慧依然智鹢臻。
少壮修成伏蟒技,雄豪作有统龙身。
五千年载辉如昨,口口相传后代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