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雨花
金陵四十景之十七
血沃雨花(雨花台烈士陵园)
七律 新韵
陈玉喜
【一】
陵园烈士雨花牵,中岗丘凌范祭栓;
勇难殉国眠墓葬,主峰南北重轴延。
碑亭桥馆雕文彩,如嵌繁华顷刻间;
史料记笺悠一二,刑场陨落洒宣乾。
【二】
巨型烈士刻群镶,形象光辉艳石岗;
松柏常青忠强固,永垂不朽赴身扬。
雨撒旗炬桥吟倒,岩砌颜帘壁抢张;
回藏汉蒙维五献,乳白琉碧叹花香。
【三】
同瑶日耀忆珍玫,烈士生平文字辉;
似海苍松竹万翠,庄严朴素蔑横眉。
临危不惧寰身圄,翩片强行坠悟晖;
视死如归观义址,风灵岁月贵融威。
赏析;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 广场、 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墓群,纪念亭等。201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雨花台烈士陵园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第六批新增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2016年9月雨花台烈士陵园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据史料记载: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从陵园北大门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群像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这组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沿群雕环陵大道而上,即可到达矗立于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整个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北面为当代书法名家武中奇先生书写的碑文。纪念碑前方为纪念广场,建有倒影池、纪念桥等。倒影池两端用花岗岩砌造了二面形似红旗的壁面,壁面上分别以汉、蒙、回、藏、维吾尔5种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纪念碑的南面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一组"凹"型两层的白色古典型建筑,层面为乳白色琉璃瓦,外墙是花岗岩贴面,横额的上方用花岗岩雕凿出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整个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
雨花台烈士群雕是雨花台风景区的标志建筑,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九位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风雨侵蚀,岁月流逝。
血沃雨花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