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带头大哥五个多月之久疑似了无长进 文/诤友 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五个多月之久。昨日,也就是2023年10月7日,总算盼来了带头大哥又一厚积薄发、慢工出细活式最新力作荣登大雅之堂: “癸卯年海内外诗友中秋联谊会 月是乡愁诗作桥,心香无线接天遥。 一头白昼一头夜,对越时空万里潮。” 带头大哥上一首贴发于大雅之堂上的厚积薄发、慢工出细活式最新力作,还要追溯到五个多月前的5月4日,就是这首曾被批得狗血淋头的所谓七绝: “节假日的高铁站员工 斜梯往返半空悬,熙攘人流倍壮观。 我共长龙山水外,唯君值守岗门前。” 当时,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先是如是严正指出: “前两句是写高铁站来往旅客纷嚷的场面,“壮观”一词带有欣赏赞美之意。后两句转换角度,从“我”与“君”方面来写,重点是后一句。立意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颂体风味。这样的诗作既没有意蕴上可取之处,又没有遣词上的美感。言事寄情中的“情”也是普遍性的,缺少作为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实际上,当诗歌作品没有个性化的表达时,诗歌作品就成为俗众思想情感中的滥觞体现,其价值就是一种空泛意义上的褒扬。事实上来讲,身处人流之中,旅途的来来往往是一件苦差事,可反映的很多。为什么非得一味地去“褒扬”?” 继而又进一步总结并告诫说: “这样的诗歌作品,其实没必要多加评论。看看一笑即可。评论过多一则其本人未必接受,二则会反面促进其传播,不利于诗歌的健康发展。” 将《癸卯年海内外诗友中秋联谊会》与《节假日的高铁站员》两相对照,颇有如出一辙之感。扩大范围进一步对照,仍是这种感觉,全都如出一辙。 比如这首以第一名身份随《第四届中华诗人节致海内外诗人书》拿到海外交流的扛鼎之作: “端午节——中华诗人节 骚人有节在端阳,吟诵声飘粽叶香。 一读离骚情志涌,诗心百万效忠良。” 再如这首理当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悼念伟大的某某某同志 刺骨寒风痛在心,泪凝遗像悼忠魂。乱中受命擎天柱,浪里行舟定海针。 世贸门开添虎翼,市场制立照龙鳞。铿锵一挺非公振,代表人民泰岱尊。” 又如这首理当深沉厚重的咏史之作: “邯 郸 赵国都城百载余,始皇出世在温庐。威风凛凛当洪野,谋略滔滔数相如。 典故释怀成语意,窑瓷联袂画图书。横空一帜狂飙起,跃马雄师祸害除。”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此际,《癸卯年海内外诗友中秋联谊会》居然仍是用的连带头大哥自己也既读不出又听不懂的中古平水韵。个中原委极耐玩味。 无论如何,这首《癸卯年海内外诗友中秋联谊会》,都堪称我所见过的带头大哥最好的诗了。问题是2035在即,诗词界真想以此等货色向2035交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