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在岳阳楼下(随笔)“中秋”与“国庆”连接起来称为“双节”,放假时间不短,本是出游的好日子。无赖老天不助人,偏偏天天大雨,一下就是十几天,让我们这些出游的人真是苦不堪言。此刻我正站在岳阳楼下,洞庭湖阴雨连天,宏大的岳阳楼也弥漫在雨雾中。观赏的人好多好多,大约有三四万人吧。这些人中有的是为登楼赏景而来,有的是慕范仲淹的名而来,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谁不景仰呢?我曾经给学生教读过《岳阳楼记》20遍,当然至今也背诵得出全文来。出发前,友人告诉我说:“只要您背诵得到岳阳楼记,可以免费不收你的名票!”门票虽然不很贵,也就上百元钱,但是对能背诵岳阳楼记的游客免票,也是一件很重视文化的事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景观景点都是要收钱的,这些地方就是打着文化的招牌收取钱财,谁还把许下的诺言当真。好在我也不在乎,如今不会背颂《岳阳楼记》的人多的是,倒是腰缠万贯的游客不少,都是拿钱买门票的。我捏着门票,排着队准备进入岳阳楼大门。由于游客挨肩察背,只能一步步慢慢的像蜗牛一样移动。借此时机,我倒是沉思起来……我首先想起了修建此楼的滕子京。滕子京原名滕宗谅,与范仲淹是最要好的同学。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闪光思想,而使得自己名标青史。楼以文著名,使得岳阳楼名满天下,世代游客不断,滕子京也因此随着名楼而流芳百代。滕子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吗?其实他只是一个贪官,还是一个一贯贪污,屡教不改的贪官。《岳阳楼记》里也没有避讳,说滕子京是“谪守巴陵郡。”所谓“谪守”,就是指“因罪被贬职出任外官或守边”,滕子京之所以“谪守巴陵郡”,就是源于北宋时期著名的“泾州公案”。庆历初年,滕子京时任甘肃泾州知州,恰逢西夏大举攻宋,葛怀敏率军抵抗,无奈兵败定州,而范仲淹率领的援军却被大雨阻隔,无法及时赶到。好在滕子京临危不乱,征召民兵共同守城,坚持到了援军赶到。滕子京明的是感念部下守城艰辛,便动用公款16万贯犒赏全军,抚恤遗属。暗里却贪污了一大笔钱财。不久滕子京遭到弹劾滕子京“滥用公款”。当宋仁宗派人前去调查时,滕子京竟然不与配合,还销毁账本,这难免有几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幸亏朝中有范仲淹、欧阳修等极力为其辩白争取,滕子京最终才免遭处刑,只是被贬了官,从繁华的大州调到巴陵一带的小州,当着是一种处分。滕子京来到岳州,又借修建岳阳楼之名,乘机贪污。而这回的手段比在泾州的手段更高明。于是才有了范仲淹说滕子京勤政爱民、刚正廉洁,获罪被贬完全是冤案。 有历史资料记载说:滕子京修建岳阳楼,不用国家的库钱,也不向百姓摊派。但是巨大的开支哪里来的呢?滕子京玩了一个招绝的,他贴出一道告示:要整顿民间金融市场。告示中说:债主对于多年讨不回的旧债的借债人告诉他,由他派人催索,讨回的钱用来修建岳阳楼。 那些债主们的旧债反正讨不回,无可奈何,只好听从滕子京的安排。榜文一出,群情耸动,认为终于来了青天大老爷!债主们眼泪汪汪,纷纷到岳州衙门向滕子京备案。滕子京一边替他们登记,一边娓娓道来:动用行政资源处理民事债务,成本不菲;债务繁多,挤占了处理其他政务的时间精力。你们是否能从收回的债务中捐献一点点,作为追偿经费呢?债主们觉得很合理。不管是自己要债,还是雇人要债,都得花钱,而且效果还不明显。现在您用强制手段来保证债务要约的履行,捐献一点,不也应当吗?就这样在整顿民间金融期间,滕子京一共收到了百姓自愿捐献的经费十多万贯。滕子京吩咐把岳州政府东廊清理出来,作为小金库,堆放“献金”由自己一人掌握,既当会计出纳,又当包工头。这是最好的贪污办法,等岳阳楼修好,钱也刚好用完。 修那么好的一座楼,建筑材料和工匠不知多少,由滕子京一人包办,造假账,打白条,以后谁也不好查?就是在当今,谁这么做,也是查不清楚的,何况是在那个千多年以前,文化科技都不很高的时代!滕子京真的算得上是贪污的高手。同时代的史官司马光猜测说,“自入者亦不鲜矣”。就是说滕子京修建岳阳楼,自己还落得了许多许多! 修建岳阳楼花费不少,来往账目复杂,进出金额很大,滕子京便占空子,乘机大肆捞钱!由于他贪污的手段高明,既不是国库的钱,也不是贪污老百姓缴纳的钱,而且岳阳楼又修的华丽壮美,金碧辉煌,获得普遍赞扬,就是明知他贪污不少,也权当“辛苦费”补偿给他,没有人写“检举材料”,也就没有遭到查办,反而赢得“能干”的美名! 是的,人们每次登上岳阳楼,都不得不夸赞滕子京能干,但是,一旦知道他贪污的内幕,也还是认为他是耻辱的。不过如今的游客只知道登楼看风景很是愉快,谁还会去说这座漂亮的楼是贪官修建的呢? 大雨突然降临,我赶紧退避到一边,一直到天黑,我也没有登上岳阳楼去!想不到贪官修的楼如今还这样的出名,唉!世界上的许多事谁说得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