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3|回复: 2

[梦溪笔谈] 词例浅说宋词的两大基本特质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4841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78
贡献
5289
金钱
6920
发表于 2023-9-4 2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9-5 00:44 编辑

       宋词是‘篇有定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一种诗体,跟传统的格律诗比较起来,其具有两大基本特质,其一是句型句式,其二是鲜活的语言;在句型句式上宋词具有长短参差的形式之美,譬如选《虞美人》来说,它的句型句式是由一个七言长句跟着一个五言短句、接着是一个七言长句跟着一个更长的九言的长句,这样的句型句式两叠而成了一首词;一般来说五言以下为短句,短句具有相对比较促急的特点,越短就越促,适合表达郁勃、急迫的声情;五言以上则为长句,长句的特点跟短句正好相反,它具有相对比较舒缓的特点,越长就越显得悠绵,适合于表达幽愁、哀婉的声情;现在举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来观察一下其情感特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只看其上下阙末两句的长句的情感便可知其是多么的幽怨哀婉了。不过,只言长句好象不够,现在举一首长短结合更明显的《钗头凤》来说,为省篇幅就不列词谱了: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世情薄》是南宋唐琬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写了唐琬在陆游母亲的压力下被迫分开后,无限痛苦的心情。下阕则分别写出了和陆游分别以后的境遇和心情。 全词直抒胸臆,哀婉动人,情感复杂。
      唐琬是陆游的发妻,感情极好,然不奈其母的压力下被迫分开,多年之后两人无意间得以相互会面,上面的这首即是会面后唐琬写给陆游的词,而陆游也回了同样的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上片追叙今昔相聚之异,词下片直书别后相思之苦,比较一下三字句和七字句的声情是不是三字句显得急促而七字句显得悠绵呢?再看最后的一字句是不是显得特别急促和郁勃呢?

      是的,象这样参差流转之美的宋词特征跟齐齐整整的格律诗比较的话无疑更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而被历代人所喜爱,当然,如果仔细去比较唐琬和陆游的《钗头凤》的话是能够发现陆游的《钗头凤》明显显得比唐琬的更为急促,情绪上也显得更为郁勃,这是用韵与声情关系上的另一个话题了,此不赘。

166

主题

4841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78
贡献
5289
金钱
6920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2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9-6 08:01 编辑

接着说一下宋词的另一个基本特质,这便是语言的鲜活、生动,所谓诗庄词俗,从文体的语言应用而言,格律诗用的是文言文系统,其虽也可偶而用一些现代词汇在诗的语句之中,譬如‘奥迪一声看绝尘’之类,但其本质上的语法特征却仍然古代汉语的文言语法,而宋词便有所不同了,它是源于古乐府又是从俗的俗文学,所以其应用的语言系统就比格律诗相对要灵活得多,既有文人士大夫的文言文系统又大量地吸收了俚词俗语,所以宋词在语言上常常就比格律诗显得鲜活、生动了许多,它的语言即便历经了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却显得如在眼前唠嗑家常一样亲近,举例如近现代从敦煌所挖掘的《云水谣》来看:

望江南·天上月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云水谣》是古代民间女子的唱词集本,其都是以女性自身为描写,也出自于女性自身的口吻之辞,这首望江南便是《云水谣》中的其中之一,奴是古代女子的自称,与奴即是与我,与我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是不是象眼前唠嗑家常一样亲近?再举两首《云水谣》中的《望江南》和《南歌子》中的语言就更通俗了,都不用象格律诗一样常常需要翻译才能领会其大意,可以说它直接就是俚词俗语,如《望江南》中的者人就是古代这人的俗语,《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南歌子》:
悔嫁风流婿。风流无准凭。
攀花折柳得人憎。夜夜归来沉醉。
声声唤不应。

回觑帘前月。鸳鸯帐里灯。
分明照见负心人。问道些须心事。
摇头道不曾。

       唐代民间女子通俗语言的应用文人们学起来竟是分毫不差,譬如北宋的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也是很鲜活的语言,全词读下来就象是我们现在寻常中唠家常一样通俗易懂,可以说这为初学宋词者在语言运用方面提供了一个范本。李之仪如此,辛弃疾也不遑多让,来看一下他所写的《南歌子》: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男人如此,女人更是进一步充发挥了自身的语言的天赋,写起词来更显鲜活、生动,譬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的是开头的重复运用叠词,其次是口语化,象独自怎生得黑这样的句子甚至可能是时代性的口语,语言如此鲜活,这跟一向注重文言运用的律诗来说其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诗庄词媚及诗庄词俗在这首词面前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象这样的宋词应该是还有很多的,这些词跟文人士大夫的雅词相比较的话,其语言的鲜活性显得特别突出。

       虽然说词是俗文学,但雅词则是俗文学中的雅文学了,雅、俗共存,这就为初学者在语言方面开拓了一条新路,也即是说,把时代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即便是初学者在语言方面不能象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一样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言沉淀也照样能创作出现今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词来的,简单点说便是把日常生活中丰富的、鲜活的、生动的语言应用到宋词的创作中来。
      宋词之体,正如李渔所说‘上不类诗,下不类曲’一样,象诗一样倒显得不象词了,象曲一样则又显得太庸俗了,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才是词道,这里的俗中有雅的雅是正的意思,即取人间正道,即取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社所需要而不能象古代的一些词曲那样,把一些格调低下、语言下流的东西不加甄别地用到当今的宋词创作中来,这跟雅言之雅、格调清雅之雅不是一回事,这也是初学宋词者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总之,通俗而不庸俗,词跟诗有其一样的道理,即便是用语再通俗都应该围绕着审美的需要,在品格、境界、意趣的艺术表现上下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94

主题

2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一壶诗梦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168
贡献
29261
金钱
3908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3 21: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句清新,意境清纯,笔触灵动,韵味悠长。欣赏点赞!周三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9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