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高端诗官带头作践民族诗词文化无异于斩草 记者: 此处猫腻在于,中诗学会强扮的超级行政机构,是凌驾于各级文化宣传教育部门之上的。诸多涉诗涉韵类官员都已被中诗学会严重愚化甚或同化了啊! 吟者: 此乃不争的事实。万分遗憾的是,国家级文宣教部门的涉诗涉韵类官员也未能幸免啊!如此一来,中诗学会强权外行老干也便后脑勺留胡子——随便了。 记者: 但求开卷有益先生及其《这组《鹧鸪天》我怎没读出词味来呢?》虽被某港诗词学会论坛无端野蛮封禁,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给出的点评意见犹在: “愚觉得,此类和作,主要问题在于原作的格调。范先生原作中以言情为主,珍惜缘分、保持初心、赋写大雅之作是其主要情感。其他和作都是一样的情调。此类作品几乎没有什么余味可言,只是不同的作者在词体语言风格有些不同而已” ““走过音律旧时代,赶上诗词新纪元”、“骚坛可作安神处,又见春风大雅篇”、“从今卸去肩头任,或是生活新纪元”此类词句本身就已经决定了诗意的逼仄直白。” ““山川梦影到樽前。石斋响彻惊人句,此是《苍生》第几篇?”、“轻舟晚唱浮云淡,一缕清流月一弯”、“雨霖铃里秋无绪,梅弄影中春复元”、“挑灯看剑离前夜,啼鸟飞花去后元”,几句稍有意趣的词句在格调单一的篇章中也难以彰显出其该有的审美意蕴。” 吟者: 由于权钱黑太过猖獗,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也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求先生匆忙之中对原作者隐姓埋名处理不到位,某专家显然有点儿没放开,故此评语显得相当客气。尽管如此,照例不敢恭维,显然仍是基本否定态度。 记者: 问题是那组《鹧鸪天》居然实名发到网上不止一处去显摆啊!奈何?不过话说回来,由于那组《鹧鸪天》出自中诗学会中高端诗官手笔,又属群体性行为,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显然有所忌惮,竟然干脆回避了关于词味的研讨。 吟者: 那是刻意给中诗学会中高端诗官留面子,算是给足了有关诗官的面子了吧?记者: 那组《鹧鸪天》的作者群体毕竟均属中诗学会中高端诗官嘛!加之但求开卷有益先生及其《这组《鹧鸪天》我怎没读出词味来呢?》等等已被某港诗词学会论坛先期封杀,某专家不得不有所顾忌,点评时留有余地完全可以理解吧? 吟者: 相形之下,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对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厚积薄发、慢工出细活式最新力作《节假日的高铁站员工》的点评就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了: “这样的诗歌作品,其实没必要多加评论。看看一笑即可。评论过多一则其本人未必接受,二则会反面促进其传播,不利于诗歌的健康发展。” 记者: 那是因为转帖者隐姓埋名处理很到位,某专家的点评自然放得较开。否则同样难免心存顾忌吧?有关人等的“官本位”神威毕竟太过浩荡了啊!在此,我们不妨将中诗学会原副会长、现常务副会长林某先生在《诗书合璧 翰墨生辉——谈《周某彰诗词选》》中对《周某彰诗词选》几首代表作的另类点评,与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的相应点评以及某诗友的相应跟评简单对照一下: 快乐双节 欢声劲起爆天宫,乐得嫦娥举酒盅。 国泰山河多壮美,庆云伴舞醉朦胧。 林会长点评: “在国庆中秋双节同喜的日子里,诗人想到的是国家社会的稳固安定,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这是一位胸有大爱的诗人所发出的心灵回响。” 某专家点评: “我们常讲诗歌必须寓情感于形象当中,但是诗人在创作时怎样选择“意象”却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首诗借助“嫦娥”这一意象来抒写双节来临的快乐之情,意思就是说双节到了,那种欢乐的气氛可以使得天宫里的嫦娥也跟着快乐起来,为国家山河的壮美而高兴地喝酒跳舞。这样的构思显然是简单的天真。“嫦娥”作为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特定的情感寄托,而此诗却把她作为寄托兴奋之情的外化形象,显然有悖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感受。不可取。 “爆天宫”连天宫都爆棚了,嫦娥自然很高兴。大概寄托的是“天宫一号”上天的事,嫦娥有伴了,所以高兴。原本是写双节的,为什么又要写到“天宫一号”和“山河壮丽”?不明白,有些不伦不类。 结合遣词的简单俗化,可以说,这首诗是随意写出来的,根本没有进行深思考究。创作态度的随意性至少说明作者很不严谨。奇怪的是还有人推荐,难道推荐者都眼盲了? 若要写天宫一号升天的话,题目直接改掉不就可以了吗?” 某诗友跟评: “如此说来,邀请80多位当代书法名家联袂书诗力捧,可就没什么道理了吧?” 井冈英烈 青松洒泪祭先贤,遍野鹃花哀永眠。 无数井冈英烈血,赢来大地艳阳天。 林会长点评: “诗人南来井冈,脑海中首先凸现的是无数井冈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慷慨赴死,血洒疆场的英风壮举和浩然正气。” 某专家点评: “抒发对井冈山英烈的哀悼之情,这是革命诗歌,自然也是老干体。自从郭沫若创作老干体诗歌以来,无数人热衷于此。这样的诗歌没什么好评价的,思想一致,风格一致、遣词固式化口号化。创作者的思想是没有个性的灵魂,即便用上“青松”、“鹃花”等形象也没有艺术的美感。” 某诗友跟评: “没有个性,便没有诗词。” 小白杨哨所 一曲悠扬响九州,忠诚哨所在心头。 身临其境情澎湃,小白杨旁大志酬。 林会长点评: 诗人探访小白杨哨所,从中联想到了小白杨军歌。继而又用小白杨这种倔强不屈的边陲树种来衬托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献身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操。 某专家点评: “这首诗歌的题材原本可以创作出较好的诗篇,但是偏要在诗中出现“九州”、“忠诚”、“大志”等词,这说明创作者的思想是僵化的。写来写去就落入清代人所说的“理障”。好像诗人的情感不这样反复表达别人就看不懂一样。这样的诗歌有什么意趣?” 某诗友跟评: “有没有意味和情趣不要紧,那么多人众星捧月、80多位当代书法名家联袂书诗力捧才要紧吧?” 吟者先生对此又有何观感呢? 吟者: 面对同样一组作品,林会长与某专家、某诗友的点评可谓冰火两重天啊!不禁想起习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这两段告诫来: “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 “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 记者: 可是,中诗学会中高端诗官群体中,几乎尽是不惜当众舔痔级别的著名舔夫啊!最为典型的例子,应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诗学会前副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现任赣省诗词学会会长的胡大咖的《烛照全局,独辟新境 ——试论周某彰会长的运河诗》了,竟把“本质上不是诗歌,而是格律形式化的说明文本”的《诗咏运河》愣是吹成: “……前无古人。我深为其缜密的组织、卓绝的诗才而赞叹不已。” 吟者: 中诗学会中高端诗官集体性长时期、大面积、高强度地如彼恶搞,难怪当代诗坛沦为不毛之地,彼等带头作践民族诗词文化,无异于肆意“斩草”啊! 4、既去学术化又去中国化更做空诗韵乃双重除根 记者: 中诗学会强权外行老干既“去学术化”又“去中国化”仅仅是在斩草吗? 吟者: 当然不止“斩草”,有关人等通过“去学术化”强霸诗词学术话语权后,实质性去“去中国化”的“文本决定论”、“纸间正能量至上论”、“神化平水词林无声哑韵论”、“鼓吹白话口语入诗论”等等歪理邪说更是“除根”行径啊! 记者: 就客观效果而言,这种“除根”行径还是双重的,或曰“双保险”吧? 吟者: 没错。“去学术化”是大前提,“文本决定论”和“纸间正能量至上论”则直接斩断了中华传统诗之根基“情动于中”,此乃第一重除根。 在此基础上强推平水词林无声哑韵和荒唐国标《中华通韵》则直接导致我泱泱大中华诗词人才后继无人。此乃第二重除根,实在够狠啊! 记者: 您曾反复强调过:“押韵的实质乃是押音色”。 野蛮践行“文本决定论”、“纸间正能量至上论”、主观上全都违背诗道韵理、客观上全都祸国殃民的背靠背式诗词大赛抑或变相诗词大赛斩断中华传统诗之根基“情动于中”自不待言。仅默认平水词林无声哑韵一端,便实质性剥夺了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一代代青少年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应属第二重除根? 吟者: 是的,“押韵实乃押音色”乃是重大原则性问题,实属押韵之根本。不懂“押韵实乃押音色”,便是从根本上不懂韵,无论谁人,名声多大,概莫能外。 记者: 问题的症结在于,包括美西方文化渗透势力、和平演变势力及其代理人、代言人、文化间谍、诗词汉奸以及中诗学会强权外行老干、酸臭匠人在内,普天之下早已没有哪怕是一人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依托唐宋正音的中古平水韵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词林正韵了,此乃不争的事实。这就从根本上败坏了格律诗词有别于其它诗体的无与伦比的音乐美,实则是死死地捆住了以中小学生为代表的一代代青少年的诗词手脚,进而残忍地剥夺其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了吧? 吟者: 强推平水词林无声哑韵的实质,乃是将以中小学生为代表的一代代青少年拒于诗门之外。其直接利好,应是强权外行老干和酸臭匠人玩弄纸间平仄如入无人之境,尽可为所欲为,直到永远。其直接恶果,则是造成我泱泱大中华数十年间真正的诗词人才后继无人。若按中诗学会所拉开的“疯狂操弄背靠背式诗词大赛”并野蛮强推平水词林无声哑韵的架势,这一恶果也将直到永远啊! 明眼人不难看出,从中诗学会借助祸国殃民的背靠背式诗词大赛强推平水词林无声哑韵以及荒唐国标《中华通韵》的客观效果来看,显系直接剥夺了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一代代青少年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以致造成十分严重的诗词人才后继无人恶果。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本来就重,哪儿有工夫闲扯纸间平仄、脱裤子放屁呀?中诗学会绝非仅仅是“斩草”,实乃赤裸裸地“除根”啊! 记者: 《【中华诗词学会】2023中国(绍兴)“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不仅玩弄“面向全国诗人征稿”之猫腻,还一如既往地赫然载有“参赛作品须为格律诗词,默认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字样,前者早已无人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华通韵》又严重败坏了现代读书音的音乐美,实属笑话嘛! 吟者: 关键之关键在于:中诗学会如彼恶搞,造成了后继无人的亘古荒唐局面啊! 记者: 平水词林无声哑韵和荒唐国标《中华通韵》猫腻多多,还真是不易察觉呢? 吟者: 仅此一条,便足以捆死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手脚,根本动弹不得啊! 记者: 关于诗词用韵的音乐属性,早在十余年前,您便在中诗学会的根据地、小中诗学会亦即中华诗词论坛阐释得相当清楚了。20版白皮书更是归纳为“韵乃声韵”基本韵理和“音色关情”高级韵理,中诗学会怎就愣是掰不开镊子呢? 吟者: 那是因为彼等总体上根本就不是诗词中人,个别学者型诗官也早已被强权外行老干劁掉了卵子。我曾常讲中诗学会“鹊巢鸠占”,道理其实就在这里。 记者: 默认平水词林无声哑韵,便可将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实质性地排斥于诗门之外,彼等缘何还要炮制荒唐国标《中华通韵》呢?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吟者: 非也!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中国,那些党政军务高官出身的强权外行老干面对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的声韵易帜浪潮,总得摆出个姿态才是吧? 记者: 于是乎,中诗学会便会同有关方面有关人等,煞有介事地炮制出“明倡新韵,暗推平水”、“e与ie、üe合韵”、“i与-i通押”的大笑话《中华通韵》了。 吟者: “e与ie、üe合韵”、“i与-i通押”倒在其次,《中华通韵》最大的猫腻乃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倡新韵,暗推平水”,这才是彼等葫芦里真正想卖的药啊!当然,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的名义,采用玄学手段作伪证,同样令人发指,触目惊心啊! 记者: 若将中诗学会乃至整个诗词界种种怪现状与美国中情局的《十条戒令》、杜勒斯的《战后国际关系原则》以及兰德公司的对华“三步打击战略”结合起来考量,起码在客观上,中诗学会还真是积极迎合了境外颠覆势力的鬼蜮伎俩呢! 吟者: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只要不是瞎子、傻子,谁又真个看不出来呢?我所纳闷的是,除境内外三大咸猪之手暗中力挺外,究竟谁在袒护中诗学会呢? 5、诗词学术主权和诗词文化主阵地早已双双失守 记者: 我也纳闷,除境内外三大咸猪之手暗中力挺外,究竟谁在袒护中诗学会呢? 吟者: 这就留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文化国防委员会去一一调查处理吧! 记者: 前两届中诗学会其实不过是个傀儡,本届学会带头大哥则实在太过霸道了。 吟者: 人家霸道总有霸道的资本,那些官衔若是戴到你身上,说不定更为霸道呢! 记者: 不可能。我这人最大的优点便是颇具自知之明,而且不乏家国情怀。真滴。 吟者: 自知之明与家国情怀恰恰是中诗学会中高端强权外行老干所严重欠缺的啊! 记者: 是啊,诸多诗词学术与诗词创作双料外行窃据中诗学会最高管理层以及中高端久矣,一方面放任具有深厚美西方文化背景的叶某莹先生用欧美名牌钥匙乱捅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一方面大逞而特逞官本位神威,借以实现外行领导内行,居然混得风生水起,实在堪称中国当代诗词界的一道另类风景。 吟者: 殊不知,彼等基本上均属摸象之盲人,有人摸到了鼻子,有人摸到了耳朵,有人摸到了尾巴,有人摸到了大腿,有人摸到了皮毛,居然全都以诗词学术大拿自居,指点江山,呼风唤雨。个别学者型诗官则慑于“官本位”淫威,揣着明白装糊涂。中诗学会也好,各省市级学会也罢,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记者: 这就给有美西方文化背景、屡赴美西方讲学交流抑或短期学习交流的所谓“学贯中西”者流提供了极大的操弄空间。多年来,整个诗词学术界基本上成了“学贯中西”者流的自留地抑或后花园。文学观念是美西方的,甚或公序良俗也变了味道,竟然不知欧美名牌钥匙根本打不开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 吟者: 由于彼等共同的祖师爷叶某莹先生贵为整个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唯一的超级大神,对叶先生执弟子礼的徒子徒孙们以及不同程度地具有美西方学习交流经历者流全都混得人模狗样,动辄啸聚成群,强行误导。甚而至于,不谙韵为何物的钟某振居然混上中国韵文学会会长过把瘾,更就《中华通韵》强行误导。 记者: 是啊,在《中华通韵》怨声载道多时的背景下,在《《中华通韵》批判》早已公开发表多时之际,2022年6月24日,钟某振先生仍在中诗学会新版官网上以“理论评论”名义发表《对《中华通韵》颁行一事的四点浅见》强行误导,为《中华通韵》特大质量责任事故大唱赞歌,不知此公此举究竟为什么凭什么? 吟者: 凭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不行吗?凭中诗学会前副会长不行吗?凭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不行吗?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不行吗?凭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不行吗?凭某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不行吗?凭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交流经历不行吗?凭在叶某莹先生面前执弟子礼不行吗? 记者: 貌似很行,其实还真不行。《对《中华通韵》颁行一事的四点浅见》便足证此公其实根本不懂韵。其以首席评委身份愣推“老皇皇体”《玉楼春·一位老农的话》忝列全国性诗词大赛一等奖,更足以说明此公其实也从根本上不懂中华诗词。列位看官不妨再仔细瞧瞧,激起轩然大波的此等货色配获全国一等奖吗: 玉楼春·一位老农的话 王贺军(江苏徐州) 打从土地承包后,好象劲头难使够。 只因吃了定心丸,田长黄金人长肉。 家家别墅排成溜,丰产不愁凭网售。 小康已是老皇皇,还得加油撸起袖。 注:老皇皇,苏北方言,老皇历、过时之意。 吟者: 钟某振先生给出的推介性评语是: “改革开放四十年,路线正确,政策便宜,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之精神状态亦焕然一新。此词写新农村而诸要素能得其全,所以为佳。他作于此或未之及。结尾尤有精气神。可议者,“老皇皇”用方言土语,究以不通行于全国为病。似可改用常语,庶免自注之烦。” 记者: 这是一桩公案,几乎尽人皆知。《这组《鹧鸪天》我怎没读出词味来呢?》所披露的那组徒具词形却了无词味的《鹧鸪天》还不如这首“老皇皇”呢! 吟者: 这是诗词学术主权和诗词文化主阵地双双失守的必然结果。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厚积薄发、慢工出细活式《节假日的高铁站员工》尚且如彼不堪,中诗学会一众中高端诗官的那组到处显摆的《鹧鸪天》尚且了无词味,遑论其它! 记者: 是啊!《武某县诗词协会学习《端正诗词价值观》心得》便是明证啊!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对武某县那组诗词形式的所谓心得的点评更是触目惊心啊! “如此作品,文人“风骨”何在?领导一席话,底下一片喝彩,还用古雅的格律诗来写,还要到处发表,难道现代的读书人都是这样子的吗?” “儒家诗学讲究“温柔敦厚”,这样直露虚浮的作品,何来“温柔敦厚”之风骨?” “要写体会,大可用现代文来写,可以写得更全面,更深入些,在文章中尽可写写自己的领悟和思考,不必用古诗词来写。” “现在从上到下的各级别诗词学会,都是大致一样风气。每次开诗课,大家在一起交流时,会长要么先说说上级相关部门对诗词学会创作的指导意见,要么号召大家创作歌颂什么会议、宣传什么地方特色、要么唱和某领导的诗作等等。几年下来,诗社成员几乎没有看到作品有什么进步,学问没进步、思想不活跃、艺术涵养打折扣,甚至越写越差。最后,诗社没有年轻人参加,都是老人帮,暮气沉沉,一点都不好玩。更有甚者,诗社或学会还要筹钱印书,印完后还要到处赠书,也不管别人要不要。” “诗道远矣,夫复何言!” 吟者: 这也是诗词学术主权和诗词文化主阵地双双失守的必然结果啊!无他! 记者: 无数铁的事实表明,起码就客观效果而言,弱我之心、亡我之心不死的美西方颠覆势力巴不得、恨不能的事情,中诗学会居然全都代劳了。夫复何言! 吟者: 是啊!无论有关人等是否出于主观故意,客观上都是在卖诗卖国卖学术啊!都是亲者痛仇者快啊!都是公然忤逆习总讲话,都是公然与2035唱对台戏啊! 须知,有关强权外行老干固然是前党政军务部门高官出身,中诗学会毕竟只是个学术社团啊!彼等客观上沦为美西方颠覆势力之帮凶,实在令人痛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