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精华1109
注册时间2019-3-27
威望43004
金钱152296
贡献62530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威望- 43004 点
贡献- 62530 次
金钱- 152296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3-9-8 2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秒影映心老师详评鼓励,录此存照,诸君共赏:
佳作欣赏,问好晓版!
作者这首词开篇首句即以“正乡归雁”之客思起头,瞬间染尽远离家乡的悲凉情绪。此处以“正乡归雁”之客思起笔,有杜诗“归雁入胡天”之感。
这里的归雁逢秋,翱翔于天际,而客行艰辛,是满目凄凉的画面映入眼帘。
而接着的“望去路苦雨,浮云隐璧。”这句,此处是雨路苦湿,浮云掩月,一片凄迷景象。
接下来的“寒蝉声哀,残荷衰柳,黄花枯荻。”则皆为秋日景象,寓意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而后,诗人的词意突然一转,以“光阴跳掷”形容时光飞逝,一去不返。
然而“写韵轩”寓意着才子的书香墨韵,却又在咫尺之间,触手可及。这一对比的意象,道出了人生的矛盾与困惑。
上阕尾联这句“竟巢空寿燕,从意单飞,贺雀休逸。”诗人描写了燕子已经离去,只剩下空巢还在,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孤独。
然而,“贺雀”之典故寓意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场景,给予人们一线希望和期待。而贺雀休于林间,此皆生计所迫,意欲展翅高飞,却力不从心。
下片“后觉。南山有寺,北海无帆,也曾明密。”诗人再度转折,“后觉”二字点出了曲人的醒悟与超脱。这里的“南山有寺,北海无帆”的对比,刻画出人生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接着这句“青衣素食,”表现为淡然处世,寓意着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接下来的“崖边翠,涧中碧。念牛峰晚照,山居归梦,休闻车马夜笛。”是诗人沉醉于山水之间,享受晚照、归梦、夜笛的宁静与和谐,这是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最后尾联这句“幸凝神静习。犹可赋歌命笔。”诗人开启写尽人间哀乐与疏狂之始。
全篇以流畅的曲词描绘了客子的秋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词意流畅转折,寓意深远,描绘细致入微。在人生的孤独与追求中寻找到宁静与和谐,这正是诗人的智慧和人生态度。
此词既充满悲凉和孤独的情绪,又寓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正是人生百味的真实写照。
从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来看,首先现象给读者的是:诗人的千里客程,尽是苦雨之地,浮云蔽日,寒蝉哀鸣,残荷衰柳,黄花枯荻,无不著满凄凉之意。
其次是诗人的人生与命运历程是光阴如梭,转瞬即逝,空间阻隔在“写韵轩”这样的咫尺之间,却无法触及。
再是,当诗人后觉醒悟之时,“南山有寺”,“北海无帆”,空间阻隔之大,时间之隔亦深,呈现出跌宕起伏,进入了虚无缥缈的境界。
再黑暗之极中又露出了曙光:诗人步入青衣素食,崖边翠色,涧中碧波,皆为人间至美之景,似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从而开启了新时代:念及牛峰晚照,山居归梦,夜笛声中车马稀疏,又使人有超然物外之感。最后终极于:幸得凝神静习,犹可赋歌命笔,尽写人间哀乐与疏狂之笔。
此词步步深入,由凄凉、萧索、孤独之感,渐次转化为宁静、宁和、超然之境。且词中跌宕起伏,从低谷到巅峰,由断崖到峰回,皆尽其穷极。真是赋歌命笔,直抒胸臆,曲终人远,余音绕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