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3-21
威望831
金钱2980
贡献2012
金牌会员
 
威望- 831 点
贡献- 2012 次
金钱- 2980 枚
|
诗律有三,韵律、节律、声律;韵律,有一句一韵,一联一韵之别,有一韵到底,数韵一转之别;节律的基础是齐言,所谓齐言即句中句的连续,对五言,前二后三各一句,然后才可以有二二一,二一二的句型;声律的基础是节律,四声平仄有异,才可与节律应和,是强化节律的手段,于句有替(前二后三相对),于联有对(出句对句相对),联间有粘(前联与后联相对)。
古体诗是时代的概念,与新体诗、近体诗相对应的古体诗,是讲韵律、节律但不讲声律;新体诗讲韵律、节律、声律,所以有律诗之称,其声律基础是四声,因平仄二元特征更为协和节律,很快被讲平仄二元声律的近体诗所取代,四声和平仄二元不是对立而是继承关系。
声律的基础是节律,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丰富,替对粘是丰富的结果,但目的还是为节律服务的。从替对粘的发展看,为什么小节与小节相对的折腰体没发展成主流呢,这是中庸审美的必然结果。近体诗是发展的,替对粘是声律的优选而不是必须;用声律强化节律才是近体诗的特征。
有节律就必然有节点,句词的节点是尾音,所以平平、仄平可以认为平音节,仄仄、平仄可以认为是仄音节;但三音词就不同了,平平仄,节点是仄,主体是平,所以必须分成平平/仄两节,这样就有一个作为节点或过渡的单音节,所谓一三五不论是针对双音词而言的;联的节点是对联,这也是出句声律要求低于对句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