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2

汉语四声一发现,平仄关系即产生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19: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四声一发现,平仄关系即产生

       自沈约等人发现汉语四声规律,平仄关系即同时产生。沈约的“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浮声即指平声,切响即指上去入声。既然浮声与切响是相对而言的,那么平声对上去入声的平仄概念就已形成。后人为了表达上的方便,才将上去入声简称为“仄”。
       永明体前期的诗作中,句中还没有二四平仄的概念,只是在押平声韵的诗体中,将上句白脚字任用上去入声,以对下句韵脚字平声。既然上句句脚字任用上去入声,那这上去入三声即可认为仄声。只是到了永明体后期,才有人有意识地将平仄用于句中的二四位置。
       从整个永明体诗句中,都找不出什么“四声碎用”规律。因为,五言必须含有四声的句子,是产生不了任何碎用规律的!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09: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9-4 09:30 编辑

   《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宫,平声,羽,上去入声。两者低昂互节,即五言一句中,韵脚之外,前两字平声,后两字仄声(上去入),查永明体诗句中,大多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