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橙黄橘绿时】 俞光存 屈指数来,从静安区政协退休已经五年多了。 我毕竟担任过五届政协委员,作为从事专职政协工作的退休人员,难舍割不断的“政协情结。 通过几年政协之友社的服务工作,我的体会是有以下四个变“化”: 1,友情深化。教育组有47位年龄70岁以下的社员,以及30余位70岁以上的社员,因为有20年政协连续工作的经历和教育委员会的工作经历,因此与他们基本认识。在组织活动,联系反馈信息等等过程中不时有联系,谈及以往的种种事情,有共同语言,更感觉友情的珍贵。 2,联系优化。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社员之间联系的也确实方便,家里的电话自不必说,手机短信、电话传真、电脑电邮,以及M S N、Q Q等等,不一而足,实在便捷。当然,可能有些老同志不太会使用,那么,我可以结合现在的工作,来组织这方面的“终生学习”,这个建议如何? 3,形式转化。过去的工作中,会议是比较多,有人笑言“写不完的文章,开不完的会”。现在的沟通,除了多渠道,形式也相当随宽松,因为之友社的性质使然。活动可以是组织之友社社员的参观、联谊、学习、交流,能采集最鲜活的信息,写的社情民意,其中有两件得到了区委书记的批示呢。 4,功能活化。以前的工作,与政协委员以及香梅画苑的书画们首先是工作联系,是我们做好服务工作为主。现在可以是知心的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的书画家孩子碰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有的社员碰到就医的困难,我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决。在我们政协老委员的帮助下,我无偿的为十几位香梅画苑的书画家们撰写了介绍,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 行文至此,想到了宋朝东坡居士苏轼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虽然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已青春流逝,人到壮年、甚至晚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也体现出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让我们珍视这“一年好景,享受这“橙黄橘绿”。 2022年末于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