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麻七八秒,床动感知深。梦里三更断,震中何处寻。 思量无睡意,屏息始焦心。南北郯庐带,千年几下沉? 酥麻,这个词不确,生理上的感受来形容天地的变化,终究微弱。 床动,太直接,缺乏点含蓄,你改成“山动”和“地动”,床动的感受自然深刻。 “酥麻七八秒,床动感知深。”首联原本是想将感官的触动直接表现出来,但在词语的选择和意象的描述上显得轻描淡写,没有表现出地震对心灵巨大的触动。其实还是长期囿于字句之中,缺乏拈轻就重的那么一点力道。重点的是震撼力不够。 “梦里三更断,震中何处寻。”不知这一联是想表达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不知所以?还是描述灾情?感觉前一种有可能,如是,则是在诗艺缺乏精心的布局。写诗就像盖楼,地基怎么打,砖墙怎么砌,混凝土怎么打,封顶怎么打,这都是事先要统筹好的。即使这样,也只能是写出一般的诗。好诗都是“妙手偶得”,都不是刻意写出来的。虽然对仗很公整,但意义不大。若说顺应首联尚可,首联的力度缺乏,颔联的承接就显得有气无力。当然,学究们会比较认同。 “思量无睡意,屏息始焦心。”颈联基本雷同颔联,不多说。 “南北郯庐带,千年几下沉?”可能作者对这一联比较满意,而在我看来,对照首颔颈,而不去考虑题目,尾联颇有跑题的嫌疑。倘使顺着作者前三联的表述,尾联似乎抱着老婆“哼哼哈嘿”比较合适,嘿嘿! 总之,作者在选题上是入世的,在写法上缺乏章法,而且就立意来说,缺乏深度,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深入家国情怀,这就不好了,多多少少缺乏点写作精神。虽然诗词创作很自我,但毕竟正面的,深刻的意义总是要有的,要不写来也只字词的罗列,意义不大。为押韵,凑的痕迹太明显了,不好。所谓杀人于无形嘛!刀从皮肤上一掠而过,如风吹过而毫无知觉,那才是高手。写诗也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