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6|回复: 5

对联的“势”

[复制链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8 2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联的“势”
对联中有“失称”的术语,指出句和对句语义要相称,在大小、范围、气派等方面不能太失衡。
这里只谈失称中的失势(即气派)。
对仗的“势”
1.一般情况
对联中,下联的势要大于或等于上联的势。“凡诗对,下句不妨胜上句,古人所云:‘吟咏滋味,流於下句’是也。”(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四)这点,写对联的人常常不注意,常常会出现下联的势小于上联,或上联势过大,下联难对出,甚至由此成为绝对。当然,下联故意以小来对大,以达某种效果的为例外。
诗有名为佳联而上下句工力不能均敌者,如夏子乔“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陈传道“一鸠鸣午寂,双燕话春愁”,唐子西“片云明外暗,斜日雨边晴”,皆下句胜上句,李涛“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则上句胜下句,以此知工力悉配之难。(黄白山评:凡两句不能并工者,必是先得一好句,徐琢一句对上。上句妙于下句者,必下句为韵所缚也。下句妙于上句者,下句先成,以上句凑之也。如老杜“接宴身兼杖”何等工妙,下句“听歌泪满衣”,则庸甚。然此韵中除“衣”字别无可对。“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上句费力,下句天成。题下注云“得寒字”。五月中“寒”字颇难入诗,想杜公先为此字运思,偶成七字,然后凑成一篇,其上句之不称宜也。”)(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为人要事事妥当,作字要笔笔安顿,诗文要通体稳称,乃为老到。止就诗论,宁使下句衬上句,不可使上句胜下句。然上下句悉敌,才是天然工到。如“归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风卷蓬根屯戊已,月移松影守庚申”、“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阵图东聚夔江石,边柝西县雪岭松”之类,则又不可力争者也。(薛雪《一瓢诗话》)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2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2.特殊情况
诗中则可以宏微并衬。两句中一句着眼于宏观或多数,另一句则着眼于微观或少数。如:
①“山高空瞭望,灯暗自吟哦。”
“山高”——宏观,“灯暗”——微观
②“露水有缘成苦酒,霓虹无故化长绳。”
“露水”——微观,“霓虹”——宏观
③“应知海阔鱼龙险,勿忘家贫父母亲。”
“海阔”——宏观,“家贫”——微观
④“华屋玉碎人空叹,荒野曲寒谁与听。”
“华屋”——微观,“荒野”——宏观
以上为宏观与微观之变化,笔下可以令人有镜头变化之感,调动思维。
也可以数量的大小对比
①“春种千颗籽,秋收几个钱。”
“千颗籽”——“几个钱”
②“孤月依山老,繁花照水新。”
“孤月”——“繁花”
③“千载专权成壁垒,一丝奢望是机关。”
“千载”——“一丝”
④“万里狂歌银与玉,几家焦虑炭和粮。”
“万里”——“几家”
以上句中“千颗籽”与“几个钱”、“繁花”与“孤月”,“千载”与“一丝”、“万里”与“几家”都是以意象数目的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效应,以抒发诗人某种特定的情感。
⑤千钧一剑功勋在,百任双肩业绩存。
这联里一句之间还是数目之变的就句对,“千钧”对“一剑”,“百任”对“双肩”,竞相变化,增加诗的内涵和力量。
对联忌讳中有“八忌上重下边轻”。
上重下轻是对联的病症之一。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气喘吁吁、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
比如: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此联立意很好,平仄合律。可是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20: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3.如何达到势的平衡
①势,采用的词义所包含的范围对势能起一定的作用。
出句:潮声犹带三千鼓【婵妃】
对句:月色坐拥十万山【沫离】
出句气势极大,比喻也很形象。对句从气势上毫不逊色,而一声一色的搭配也很浑然。数量上十万对三千,词语上月对潮,山对鼓,都能稳胜。再从炼字上看,“拥”字颇见锤炼之功,压倒出句。
出句:半壁红霞蒸落日【逍遥】
出句很富有气势。想象力丰富,比喻性强。
对句1:一行白鹭卷流云【红叶儿】
对句2:一江彩练系流云【长弓】
对句3:一江赤水煮残阳【卡西莫多】
对句4:一江碧浪荡繁星【轻寒】
对句1是个好借对,但一行对半壁,陪衬陪衬是可以的,但若论气势就弱呆了。其他的一江对半壁是匹敌的,可彩练与红霞合掌,残阳与落日合掌。从炼字上看,煮字的气势相当,其他的弱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2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②势不完全是词义包含的范围,还包括气势。
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
出句的“海”“天”包含的范围很大,要从词义角度胜过它们的很少,所以出句势大,是个难对。可对句对得非常好。若只看词语“山”对“海”,虽可对却压不住,“我”对“天”更是渺小,但“我为峰”的豪迈霸气却把出句踩在脚下了,到那儿我都第一,“天作岸”算啥。
上联:纵横天下,老子本姓李;
下联1:雄霸四海,勇者敢称王。
下联2:威震四方,赢者始称皇。
平仄且不管,只研究势。称王称皇虽然威风,但气势上总感到没有出句那样霸气,哪怕你称王称皇,“老子”也不把你放在眼里。问题就出在“雄霸四海”“威震四方”的“勇者”“赢者”,他们都是“老子”的对立面,有了“老子”的目空一切,任何对手也无可奈何。因此我换个角度去思考,对句的主语仍然是“老子”,让他的霸气继续爆发,只是换个爆发的角度。
下联3:震慑八方,环球皆称臣。(刚刚)
出句前四个字是按平仄进行的,后五个字全仄。我的对句,按照出句来,前四字也按平仄,后五字用全平来对全仄。“震慑八方”者当然仍然是“老子”了(“老子”“纵横天下”而“震慑八方”),“环球皆称臣”者则是被“老子”压服的对方了,“老子”君临天下,那些人都跪在下面“称臣”,霸气吧。当然,如果从构思巧妙角度,我这对句还是比不上出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20: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③不能光顾势的大小,还要做到旗鼓相当。
据说北宋宰相千金名刘月娥的,到了当嫁之年,看不上朝中的公子哥们,非要以对联来征婚,能对上者她便嫁,她出的上联是:
一杆银枪能挡百千好汉;
这是个数字联,读来相当霸气。当时在场的才子们一个个摇头答不出来,恰好有个叫花子路过,答出了下联:
竹竿半段当驱恶犬万头。
说的是要饭经历,用的是交股对,倒也十分霸气,颇有气势。据说这千金便嫁给了这位乞丐。可惜了这位千金呀,如果我是这位千金,只会给这个叫花子一碗大米饭和十两雪花银以示奖励,却绝不会嫁给他的,因为将军的霸气与叫花子的霸气是不可等量齐观的。你嘲笑我是飞机上奏曲---高吹,我便对了一比:半篇论语当朝九五至尊。出句武,则对句文;出句为将,则对句为相;用的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这势压得住出句么?可惜刘小姐看不到我的对句。
刘凤诰中了探花,陛见时,乾隆发现居然是个独眼龙,取之则心有不甘,弃之则怕不足以服众,思来想去,忽得妙法,他笑着说:“朕出一个上联,若你能对出让朕满意的下联,定当赐你功名。”随口说出上联:“独星岂可亮山水。”在场的大臣和考生,都听出皇帝在嘲笑刘凤诰的相貌,刘凤诰自己也明白,虽不敢顶撞乾隆,却又不服气,直接对出非常霸气的下联:“半月依然照乾坤。”“半月”对“独星”,“乾坤”对“山水”,文采和霸气程度皆略胜一筹,只是“乾”字该仄,且犯乾隆之“乾”。乾隆瞄了刘一眼,又出一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此联包含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且融合了四方星宿,气势不凡,一般人难以给出不错答案。刘凤诰几乎没有眨眼,就说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乾隆不在乎他是独眼龙了,大笔一挥,钦点他为探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④遇到出句势太大时,不一定要针锋相对,有时可采取迂回战术。
乾隆: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作阵。
这个出句把风雨云雷都用上了,更可憎的把天和玉帝也拖出来了,如此大的势,我看纪昀你是才子呢还是菜籽呢?乾隆心里呀那真叫乐得像一锅稀饭直往外翻滚。谁知稀饭才冒气,纪昀已对出来了。
纪昀:龙王宴客,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为盘。
别看龙王比不上玉帝,地那能比得上天,可一看那些比喻,乾隆可就吹胡子瞪眼了,日只是灯,月只是烛,地也只是一个盘而已,你那“天作阵”在我“地为盘”面前,算啥玩意儿,纪的下联较上联气势恢弘多了,乾隆心生不悦却只好干笑了。看来“天”大“地”大,尽拉大词有时也只是“扯虎皮拉大旗”吓唬庸才的,天才者则会跳出三界外另辟道场的。
梁启超第一次去见张之洞,自称为愚弟,张之洞很不高兴,也不叫看座,铁着脸孔哼出一上联: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张之洞的话音一落,梁启超听出了张之洞的自大和嘲讽自己,干脆你来我往的,不顾斯文,昂首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梁启超下联一出,张之洞顿时一惊,这气势不输上联,那种“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豪情,气势压着“披一品衣,抱九仙骨”呢,他心中不服,沉思了片刻,随口又吟出一上联来: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这上联出的很巧妙,从字面上看,长江为“江、河、淮、汉”四大河之首,夏季列“春、夏、秋、冬”四季之二,“江夏”即“武昌”,是湖广总督首府。上联之意是说:我驻守在江夏,统管华中半壁江山的封疆大吏,又是非我莫属的“江左学者”,现我二人在此,谁大谁小,谁强谁弱呢?这上联气势逼人,有种咄咄逼人之意,居高临下之势,令人望而生畏。如果是我,确实会被这种气势压住而不知所措了。梁启超没顺着上联的天文地理角度去对,换一个角度,以“儒、释、道”三教和“天、地、人”三方脱口而出一下联来: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你是“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我却是“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咱们谁怕谁?你想吃我的车,我还想将你的军呢。梁启超的下联在针锋相对之余,却表现的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大家之风,上下联堪称千古绝对。张之洞一听下联,顿时哈哈一笑,心中的不悦当场消失,命人上茶看座,随即以礼相待。
不过要不被“扯虎皮拉大旗”吓倒也的确难,所以出句势大的常常会成为绝对,因为你对它无可奈何呀。
出句:金銮殿上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据说这句的出处是,一次武则天出题说道:“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人对此题也是煞费脑筋,但是对了几个,武则天都不是很满意,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来答道:“金銮殿上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因为“万岁”为仄收,所以现在有人用它当出句来难人了。这个出句势太大了,能压住“万岁”的还真难找到。
对句1: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
对句2:天安门前望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
对句3:银河系中数群星群星群星群群星。
对句4:九重天外耀亿年亿年亿年亿亿年。
对句5:极乐天中享亿年亿年亿年亿亿年。
对句1不愧是个幽默对句,乞丐对皇帝,极小对极大,是个好方法。但由于格调不一样,只能当文字游戏看。“极乐天”指极乐世界,对“金銮殿”是很不错的。亿虽超万,但万岁可代替亿年,是合掌,而且万岁是专名,亿年只是泛称。网上此出句悬挂已有很久了,但要对上,还遥遥无期呢。如果用迂回战术,也许能对上。
诸君,看了我这篇小文,对对联的势有没有引起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