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
陈玉喜
【一】
秦汉显三坊七巷,十条坊巷排列翔;
历史悠久丰文迹,石板铺地青瓦墙。
纵横标志谨结构,亭台楼阁花山漾;
自然匠艺奇巧缀,景敞廊观柳松畅。
【二】
人杰地灵将入相,政军文诗著名亢;
五柳孤客间十巷,风姿荣耀观名芳。
衣锦水榭戏台井,西南潮水沟渠靓;
文儒宋略祭载酒,光禄玉尺吟游香。
【三】
笔墨纸砚奇书靓,齐鲲之女精盛祥;
杨桥冰心觉民居,郎官犹传严复诓。
灭烛而过儒荟萃,甘露幽旌孝塔黄;
仙居紫极豪门殿,古朴风韵安民乡。
赏析;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在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民居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福州三坊七街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