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篇; 沈 宜 修 沈 宜 修 陈玉喜 【一】 吴江才女沈宜修,书香世家智过悠; 聪颖好学工山水,能诗善词文集畴。 宦门出身德性旷,待人慈恕平易柔; 霁容善语难能贵,风华绝代溢清投。 【二】 书香满室玉庭芳,旖旎回廊含笑昌; 远山堪黛荻开野,幽居萧洒翩莞香。 柳山女酒水花凤,云月雪雨草词良; 咏桂竹柳蕉薇魅,成熟风范磨霄翔。 【三】 典雅词风益天赋,清丽婉约凄切逐; 桂珠艰隙书怀怨,诗情画意飘渺儒。 流丽之风韵流动,多姿多彩婉转舒; 含蓄不露柔敦厚,欲盖弥彰深曲出。 赏析;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苏吴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于书香世家,文学家沈璟侄女,文学家叶绍袁妻。她聪颖好学,才智过人,工画山水,能诗善词,著有诗集《鹂吹集》,收录800余首诗。 出身宦门,德性旷达的沈宜修却"待人慈恕,持已平易,下御婢仆,必为霁容善语,即有纰缪,悉洞原其情之所在,故无撄和之怒,亦无非理之谴",这在旧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叶绍袁的友人贫困不能自己时,沈宜修"即脱簪铒,鬻数十金与之。"而此时,叶绍袁说"去此,君箱奁益空,宁无怨色。"叶绍袁感动的说他日当以翟冠翠翘来报答她,但是沈宜修却说,"既已委身于君,又何云报?" 他们夫妻生活中最开心的日子,要数叶绍袁辞官归隐的最初两年。那一段时间,上有白首高堂的老母依然精神瞿烁,下有一群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儿女,他们夫妻二人正当壮年,这样一个融融乐乐、慈亲友爱的大家庭,玉树芳庭、书香满室,弥漫着文艺的氛围,又怎能不快乐呢?清朝文学家张潮曾云:"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用来描述这时的叶家生活,可谓至当。 快乐的生活,最能激发人的诗兴,如这首《晓起》中所云:"芍药如含笑,旖旎回廊曲。蔷薇更袅袅,满架纷红玉。景色良悠哉,聊以消尘俗。"从之可见其早起之时的心情愉悦与欢快。叶绍袁学古人写了《秋日村居》诗八首,沈宜修也依其韵作了八首和诗,其诗作洋溢着喜悦,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第一首中有:"地是柴村僻,门临荻野开。远山堪入黛,曲小可浮杯"之句,第四首中有:"幽居自萧洒,一枕莞花偏"之句,这些诗句道出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欢乐之情和对生活的可爱。对她而言大多只是文字游戏。如十七首词用连珠顶针的回文,一首词的下阕使用回文;用连续十二篇的文字歌咏湖上的柳、山、女、酒、水、花、风、云、月、雪、雨、草;用同一个词牌分别咏桂、竹、柳、梅、蕉、薇等,实际上不投入多少感情,或者说仅用来消磨时光、展示才华罢了。沈宜修是一个具有成熟风范的理性的女子,加之她与天台教关系和对《楞严经》研读使得她对人生、家庭等各种问题能较理智的看待,这样她的词中言禅言理说不上是冷眼旁观也算得上是局外人般冷静审视。 沈宜修老练典雅的词风得益于其性灵天赋与书卷学力。有评宜修作品言:"格调近古,取法乎上,词采清丽,气韵不俗。"清人徐乃昌曾将《鹂吹集》中的词作编为一卷,收入《百家闺秀词》。宛君早年的写景词词风清新凄切,清丽婉约有如李清照,幽怨凄切有如朱淑真。沈宜修长于写词,其词意境优美,典雅婉丽,哀艳沉迫。她"俱于桂乏珠艰之隙,儿晨女夕之余,酒帐药挡之边,送别望归之际,书怀诉闷"其词充满悲愁苦怨,"如怨鹤空山,离鸿朝引,令人恍恍,殆不欲生。"作为多愁善感的女性,她善于用诗心体察生活,用诗眼关注自我,将浓郁的愁情表现在典雅的语句里,用哀怨婉转的文字装饰感情与心灵,压抑的哀愁与隐寂的忧伤,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别具风味的诗情画意。 沈宜修的小令比较婉约艳媚。如《浣溪沙·春情》:"淡薄轻阴拾翠天。细腰柔似柳飞绵。吹箫闲向画屏前。 诗句半缘芳草断,鸟啼多为杏花残。 总之,沈宜修词熔典雅与清丽、深沉与灵动于一炉。清丽的语气,婉曲的风格表现内在的气质情韵,沉着而有丘壑,柔婉妩媚中带刚健苍凉之气,她正是以其雅正情思,典雅词美和婉转流丽的词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