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篇; 冯 小 青 冯 小 青 陈玉喜 【一】 古代才女冯小青,诗词书画音律惊; 秀丽端雅聪颖俐,善舞弄文墨琴颖, 满脸颖慧命不凡,才貌出众聪明伶; 黛眉不展容黯淡,袅然恰似芍药迎。 【二】 曲意承顺妇妒嫉,绝怜爱之砚友笔; 西陵芳草唤春踏,杯酒自浇意中奇。 卷雪庐主女才祝,艳才怨女胜倾离; 落魄不羁颇吟诵,尝于春日薄徊季。 赏析; 中国古代才女;冯小青,名玄玄,字小青。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通为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近现代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曾著同名传记《冯小青》。 冯小青,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童年就在广陵的太守府度过,生活富足。自小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深得父母的宠爱。冯小青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善于舞文弄墨、抚琴弹弦,只有冯小青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自然是看得比眼珠子还重。从小对她悉心培育,一心盼望她长成一个才貌出众的姑娘。冯小青十岁那年,来了一个化缘的老尼,这老尼一身一尘不染的灰布袈裟,慈眉善目,她见冯小青聪明可爱,就将她唤到身边。冯小青觉得这老尼慈祥可亲,也就非常乐意地站在她面前。老尼抚着冯小青的头,缓缓开口说:"小姐满脸颖慧,命相不凡,我教你一段文章,看你是否喜欢?"冯小青好奇心正强,听她说要教自己文章,饶有兴致地点点头,专注地抬头看着老尼。老尼清了清嗓子,闭目合手,念了一大段佛经。老尼念完后,睁开眼睛看了看冯小青,冯小青知是在考自己,当即也闭了眼,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竟然是一字不差。老尼脸露惊诧之状,随即摇了摇头,口诵一声"阿弥陀佛",转身对着冯小青母亲郑重地说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 及年十六,其母贪得金帛,遂不及详访清浊,即以小青许嫁冯生。小青一见冯生之状,嘈唼戚施,憨跳不韵,不觉泪如雨下,惨然叹息曰:"我命休矣!"小青之怨自此始。及随生至杭,其妇更加妒悍,一闻娶妾,吼声如雷,含怒而出。只见小青黛眉不展,容光黯淡,袅袅然恰似迎烟芍药。妇自上至下把小青仔细看了一会,但冷笑曰:"标致!标致!"小青回鬟掩泪,愈加愤懑,然已是笼中鹦鹉,只得曲意承顺,而妇妒嫉之念不能少解。 《女才子书》中小青卷雪庐主人曰: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这样的小青怎么会不引起众多人的怀念呢。 云间有一煮鹤生者,落魄不羁,颇工吟咏,尝于春日薄游武林,泊舟于孤山石畔。寻至小青葬处,但见一冢草土,四壁烟萝,徘徊感怆,立赋二绝以吊之,其诗云: 其一罗衫点点泪痕鲜,照水徒看影自怜。 不逐求凰来月下,冰心急似步飞烟。 其二 哮声狺语不堪聆,竟使红颜冢中青。 可惜幽窗寒雨夜,更无人读牡丹亭。 是夜月明如昼,烟景空蒙,煮鹤生小饮数杯,即命舣舟登岸,只检林木幽胜之处,纵步而行。 忽远远望见梅花底下,有一女子,丰神绝俗,绰约如仙。其衣外□ 翠袖,内衬朱襦,若往若来,徜徉于花畔。 煮鹤生缓缓迹之,恍惚闻其叹息声。 及近前数武,只见清风骤起,吹下一地梅花香雪,而美人已不知所适矣。 煮鹤生不胜诧异曰:"斯岂小青娘之艳魄也耶。"遂回至船中,又续二章云: 梅花尝伴月徘徊,月泣花啼千载哀。 夜半岩前风动竹,分明空里佩环来。 其二 不须惆怅恨东风,玉折兰摧自古同。 昨夜西冷看明月,香魂犹在乱梅中。 自后名流韵士,纷纷吊挽。无非怜其才,而伤其命薄。篇什颇多,不能备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