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掌对的大量存在,并流传至今,不完全是它的历史背景,也因为它的文学艺术性相当高超,能让一代又一代人为它倾心。它以巧取胜,以趣取胜,也不拘形式,赏心悦目。 一是对联中有一些喜闻乐见的“合掌”联。 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全合掌。“花甲重逢,再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重多一度春秋。”是全合掌。“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全合掌。“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一分。”是前后合掌。“寻根手捧天池水;问祖神追白鹿原。”是局部合掌。 二是格律诗中合掌为忌,词中曲中有时则未必,甚至有意为之。 曲中指相邻两句或隔句意义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相互形成对仗。如“想他,念他”。(无名氏《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又如“淡妆梳,浅妆梳”。(薛昂夫《山坡羊・西湖杂咏・苦雨》)再如“心,也得安;身,也得安”。(张养浩《山坡羊》)再如“自寻思,闲究理;自寻思,闲究理”。(刘伯亨《【双调】朝元乐》中《三犯白苎歌》)再如“大闹卧龙冈,大闹卧龙冈”。(周文质《时新乐》)此类对仗,近体诗绝对避忌,词中亦少,元人散曲中则较多。有人还认为在骈文中合掌可以增强文势,并非一无所取。 三是有的对仗方法中便含有同义词或相同结构,如回环对、掉字对、同字对等。 四是对部分合掌,尤其是虚词如助词副词类的合掌不必太认真。对全部合掌、大部分合掌则要谨慎。 我们今天学合掌对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但不要用合掌动辄去批评别人,我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不是为了贬低别人。在我们内部,为了相互提高写作水平,则是可以进行这方面探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