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4|回复: 9

联的数量

[复制链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14 14: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的数量
此部分介绍的不是对仗的本身,而是对仗联在诗中的数量。
有贫对仗和富对仗。贫对仗为一副对仗,富对仗为三副对仗。
[一]、贫对仗
全首诗仅有一联对仗,则称之为贫对仗。贫对仗有首联对、颔联对、颈联对(蜂腰对),但没有尾联对。学写律诗的人应了解这些知识,但不宜仿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写古风者可用。
一、垂条变格、垂绦变格(垂条、垂帘)
只首联对。例极少。大概格律未定型的唐朝人会出现这种情况。格律定型后,规定中二联对仗,不对者违规,所以大家写格律诗尽量不要写这种违规的东西。
相和歌辞•婕妤怨  唐/李白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对)
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散)
更有留情处,承恩乐未穷。(散)
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散)此本就是古风乐府,虽平仄遵格律,对仗却不受限制的。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对)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散)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散)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散)此也非格律诗。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蜂腰对
只有第三联(颈联)对仗。古风中有,但在律诗对仗中则是一种特殊变格。唐时格律诗常见,现在不宜用。
所谓蜂腰体是指律诗中颔联不对,仅颈联对仗者。格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都要对仗,只一联对仗者都非正规,称之为变式。此对仗叫蜂腰体,或叫蜂腰格,因为这一联是对仗,所以从对仗角度说便叫蜂腰对。叫格是对的,叫体是诗体还是体式,较含混。
宋人魏庆之所辑《诗人玉屑•诗体》将“蜂腰格”作为一种诗律格式提出:“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上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
有次联不对,至第三联方对者,谓蜂腰对,言已断而复续也。(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辩》也将“蜂腰体”作为作为诗律正体之外的一种变体提出,将它正式列入杂体诗:“按诗有杂体:一曰拗体,二曰蜂腰体,三曰断弦体,四曰隔句体,五曰偷春体,六曰首尾吟体,七曰盘中体,八曰回文体,九曰仄句体,十曰叠字体,十一曰句用字体,十二曰藁砧体,十三曰两头纤纤体,十四曰三妇艳体,十五曰五杂俎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
按照齐梁及唐代“近体诗(格律诗)”诗律正体,律诗除开首尾两联不做要求,中间各联都是要求对仗的,但是由于严格对仗可能因为声律形式而损害内容意义的表达,或者干脆就是有意用特殊形式达到别样的表达效果,导致颔联没有对仗,直到颈联才对仗分明。这种首联、颔联、尾联都没有对仗而只有颈联对仗的变格诗体,就是所谓蜂腰体,谓之腰细(相对中间两联对仗而言)意指两头有宽松的散句,中间却用骈偶紧束,看起来像蜜蜂的细腰一样。蜂腰体在盛唐五律中尤其多见,贾岛、王维、李白、杜甫、元稹等大家都有用这种蜂腰体的诗作。五律受古体诗歌的影响较深,诗中多用蜂腰格;七律新起,无古可仿,蜂腰格就用得少些。不过,蜂腰格多在盛唐流行,中唐承用。到了宋代,日趋少用,就连五律中也少见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蜂腰体中,人们仍会在颔联上用上一些似对非对的句子,暗暗响应律诗中间两联用对仗的要求。如:诗中颔联“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见下),半对半不对,正是对律诗颔联要用对仗的呼应。
(1)注意:采用“蜂腰体”后,首颔两联散句必须遵循“十字格法”(即“十字叙一事法”)各叙一事,然后让颈联在语意上总束,意贯上两联。
(2)注意:采用“蜂腰体”,最好在颔联用些似对非对的句子,暗暗回应律诗颔联必对的要求。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不对仗)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半对半不对)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对仗)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不对仗)

诸将五首   唐/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半对半不对)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半对半不对)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对仗)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   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半对半不对)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对仗)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此诗失粘、两处三仄收)

即事  唐/杜甫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即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不对仗,连节奏都不一致)
秋思抛云鬓,腰支剩宝衣。(对仗)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有人认为这联是意对,是流水对,“小儿女”是宾语,又是下句的主语。但意对毕竟不是对。)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对仗)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经青山吊李翰林  唐/杜荀鹤
何谓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半对半不对)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对仗)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下第   唐/贾岛
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不对仗)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对仗)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唐/李白
剪落青梧枝,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不对仗)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对仗)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不对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对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不对仗)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对仗)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送长沙陈太守 其一   唐/李白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
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不对仗)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对仗)
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

长门怨  唐/李白
妾命何偏薄,君王去不归。
欲令遥见悔,楼上试春衣。(不对仗)
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对仗)
翻悲因买赋,索镜照空辉。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不对仗)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对仗)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狷氏子  唐/梁锽
杏梁初照日,碧玉后堂开。
忆事临妆笑,春娇满镜台。(不对仗)
含声歌扇举,顾影舞腰回。(对仗)
别有佳期处,青楼客夜来。

艳女词    唐/杨巨源
露井桃花发,双双燕并飞。
美人姿态里,春色上罗衣。(不对仗)
自爱频开镜,时羞欲掩扉。(对仗)
心知行路客,遥惹五香归。

题慎言法师故房    唐/储光羲
精庐不住子,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裴回雁子堂。(不对仗)
浮云归故岭,落月还西方。(对仗)
日夕虚空里,时时闻异香。

寒夜江口泊舟   唐/储光羲
寒潮信未起,出浦缆孤舟。
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不对仗)
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对仗)
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

送李擢游江东   唐/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不对仗)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对仗)
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不对仗)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对仗)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不对仗)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对仗)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折杨柳  唐/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不对仗)
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对仗)
更愁征戍客,鬓老边城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半对半不对)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对仗)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送贺遂员外外甥   唐/王维
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
苍茫葭菼外,云水与昭丘。(不对仗)
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对仗)
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唐/王维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
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不对仗)
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对仗)
一施传心法,唯将戒定还。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唐/王维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不对仗)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对仗)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归田  唐/元稹
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
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不对仗)
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对仗)
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半对半不对)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对仗)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不对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仗)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半对半不对)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诗的平仄也不达标,复辞使用也不遵纪,虽都说是律诗,实际上古风是其娘家。)

清明步城东有怀邵二仲游   清/黄仲则
水明楼下涨纹平,柳外遥山抹黛轻。
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半对半不对)
征鸿归尽书难寄,燕子来时雨易成。(对仗)
寻遍舣舟亭畔路,送君行处草初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此诗有争论,因第二联是当句对。)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刚刚说  颔联应该是对仗。先从字对上看,完全符合。再看词对,上下比的前四字本身当句对,上下也对得好。后三字仍然是当句对,只有“胜”“而”按现代汉语动词对连词,对不上,但古代都是虚字对虚字,可以说对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燕颌格(颈联不对体)
与“蜂腰格”相仿,是颌联单独用对仗,其余三联都不对仗,历代诗作中少见,未有七律诗例。一般而言,颈联处于律诗之颈,颈联不对仗犹如一诗折颈,是断不容许的。颈联不对仗的情况比较罕见。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对仗)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不对仗)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别常征君  杜甫
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对仗)
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忘。(不对仗)
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万山潭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益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对仗)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不对仗)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富对仗
三联对仗的。
一、尾联增对体(雀屏变格、放头)
二三四联对仗。艺高者可用,初学者谨慎。
因对仗行文严谨,故不适合于尾联作结。所以一般尾联对仗,例用流水对或接近散句的半对半不对,以增强流动感,并暗暗回应尾联不对仗的规则。下面引用一篇文章说明尾联应如何对待。
关于律诗绝句末联的对仗与对全诗的收束问题    秦川渭水
文章大家叶圣陶先生在《开头和结尾》一文中曾经形象而深刻地说道:“在略知文章甘苦的人一定有这么一种经验:找出适当的结尾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地方。至于所谓‘找’,当然要在计划全篇的时候做,结尾和开头和中部都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如果待临时再找,也不免有盲人骑瞎马的危险。”(《叶圣陶研究资料•开头与结尾》,刘增人、冯光廉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6月版,第322页)叶圣陶先生还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同上)文章结尾,应当文虽完而义未尽,使余音绕梁,把回味思索留给读者。倘若文章结尾把话说完,把义表尽,读者读后就会兴味索然,那就是文章结尾的失败。
在律诗绝句包括五言和七言,特别是五言和七言的绝句结尾一联的写作中,更应特别注意其对全诗的收束作用。
北大已故著名诗律音韵学研究专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真正彻首尾对的律绝是不多见的。平常总是保留尾联不用对仗,这样才便于结束。王力先生曾引经举典予以论证。他举例说,《四溟诗话》说:“排律结句不宜对仗偶。若杜子美‘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似无归宿。”王力先生说:即以一般律绝而论,结句用对偶,也令人有“似无归宿”之感。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点儿像话没有说完。绝句本来就是断句,还容许有这种说法;至于律诗,就更不合适了。杜甫的律诗,尾联用对仗的虽然较多,但是往往用流水对,语意已完,也就收得住了。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又如《垂白》尾联:“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都是《沧浪诗话》所谓“十四字对”和“十字对”(按即流水对),这样决不嫌没有归宿。另有一种情况是半对半不对,收起来更觉自然。杜甫的《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依我看,尾联正是半对半不对。“艰难”对“潦倒”可以算是对仗;但其余的就不好说是对仗。“繁霜鬓”应以“霜鬓”连读,不应以“繁霜”连读。《佩文韵府》在“繁霜”条下不收杜句,而在“霜鬓”条收杜句,那是很有道理的。(《龙虫并雕斋文集•诗律余论》第一册,原载《光明日报》“东风”1962年8月6日)
已故著名诗词家刘永济先生也曾引用明•胡元瑞《诗薮》谓“对结者须意尽,如王之涣‘欲穷千目,更上一层楼’,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着一语不得乃可。”前人对绝句的结句如意犹未尽,则称其为律诗之前半首,后人亦有“半律之讥”。刘先生举唐•孟浩然之《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诗为例说,孟浩然此诗首二句写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江水)之时地。第三句写远景,野旷则似天低于树。第四句写近景,江清则觉月近于人。合而观之有辽阔凄寂之感,所谓“客愁新”是也。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孟诗是也。不可单赏其写景之工,而不见其客愁所在。再者,孟诗三四两句作对结束,其章法与转变置于第二句末的“客愁新”三字。
诗词是语言中的精华,通常都比较短小,尤其是作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仅有短短的四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律诗仅仅八句,五律八句四十个字,七律八句五十六个字,如果不注意结句的收束作用,就更会给人一种行路人日落无处投宿,只有露宿旷野或街头的感觉。
***************
提示  尾联多为流水对,非流水对的会点评。
悲秋  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散)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对)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对)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九成宫  李商隐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暗上丹梯。
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对仗,非流水对)

五律•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泊楊子岸  唐•祖詠
才入維揚郡,鄉關此路遙。
林藏初霽雨,風退欲歸潮。
江火明沙岸,雲帆礙浦橋。
客衣今日薄,寒氣近來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垂条(绦)格(丝绦格、前三对格、首联增对体、散脚)一二三联对仗。这种对仗很正常,杜甫喜欢用,写作者可学习。
(1).首句不入韵宫中行乐词其三  唐/李白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对)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对)
笛奏龙鸣水,箫吟凤下空。(对)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散)

月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咏怀古迹(其一)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发潭州   唐/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商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渡荆门望楚  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饯田尚书还兖州   唐/张谓
忠义三朝许,威名四海闻。
更乘归鲁诏,犹忆破胡勋。
别路逢霜雨,行营对雪云。
明朝郭门外,长揖大将军。

晚夏归别业   唐/张祜
古岸扁舟晚,荒园一径微。
鸟啼新果熟,花落故人稀。
宿润侵苔甃,斜阳照竹扉。
相逢尽乡老,无复话时机。

送韩校书   唐/许浑
恨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
迹高芸阁吏,名散雪楼翁。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
酒醒鲈鲙美,应在竟陵东。

和令狐六员外直夜即事寄上相公   唐/姚合
霜台同处轩窗接,粉署先登语笑疏。
皓月满帘听玉漏,紫泥盈手发天书。
吟诗清美招闲客,对酒逍遥卧直庐。
荣贵人间难有比,相公离此十年馀。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唐/王维
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
卷衣悲画翟,持翣待鸣鸡。
容卫都人惨,山川驷马嘶。
犹闻陇上客,相对哭征西。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互成对)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寄左省杜拾遗  唐/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寻陈逸人故居  唐/孟浩然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
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
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上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放言五首 其二  唐/白居易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正月十五日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半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2).首句入韵

明月下山头,天河横戍楼。
白云千万里,沧江朝夕流。
浦沙望如雪,松风听似秋。
不觉烟霞曙,花鸟乱芳洲。○《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引王昌龄《诗格》。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公安县怀古  唐/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示獠奴阿段   唐/杜甫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九月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唐/王维
涂刍去国门,秘器出东园。
太守留金印,夫人罢锦轩。
旌旗转衰木,箫鼓上寒原。
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
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姑孰官舍   唐/许浑
草生宫舍似闲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贫后始知为吏拙,病来还喜识人疏。
青云岂有窥梁燕,浊水应无避钓鱼。
不待秋风便归去,紫阳山下是吾庐。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赴苏州酬别乐天  唐/刘禹锡
吴郡鱼书下紫宸,长安厩吏送朱轮。
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蹑后尘。
梁氏夫妻为寄客,陆家兄弟是州民。
江城春日追随处,共忆东归旧主人。

泪  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唐•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3).首句入韵,但第一联的平仄不对应的。(变式)
那只能说是对偶了。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联为一三四联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   杜甫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对仗)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对仗,蠡有三个读音,此读上声。)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对仗,宽对,流水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排律首联对仗的
排律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用对仗。首联也对仗的:
守睢阳诗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天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总不对对(首尾不对体、彻首尾不对体、散句体、散行格、无对仗体、散格、散律体)
首尾不对体:又称“无对仗体”,即全诗皆散句,无一联对仗,律诗中极其罕见,也可视为古体诗的变体。
《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第二十九,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幕,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此总不对之诗,如此作者,最为佳妙。夫属对法,非真风花竹木,用事而已;若双声即双声对,叠韵即叠韵对。
按:例诗只是说明有不对之法,作为诗格的一种列出是不恰当的。联格中根本没有此种说法。而且这首诗的平仄也不规范,难做格律诗的范例用。
散句体,又叫散行格。即四联都用不对仗,但平仄、押韵符合律体要求,历代诗作较少见。全篇不对偶的,怎么能算“对”的一种呢?因此也有人不将其做律诗看,可视为古体诗的变体。方回《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前半不用对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对者,孟襄阳、李青莲集中皆有之,李集尤多,五律格调之最高者也。(刚刚按  最后这句话很不当,那还要定什么格律要素?)”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解释说:“(五律)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宋《蔡寛夫诗话》云:“唐人律诗有彻首尾不对者。”清/吴景旭《历代诗话》:“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又‘水国无边际’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清/王士祯评李白《牛渚西江夜》云:“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一般地说,通篇不用对仗是不可取的,因为律诗的要素中有对仗,无对仗便使得全诗形式上散乱无章,没有整齐的美;全篇对仗也同样是不可取的,它使得全诗形式上严肃呆板,没有活泼的美。通篇不用对仗,此体极少见到,但盛唐时少数诗人有这样的作品,原因是那时格律诗还没有真正的定型,难免出现这种不合律的“格律诗”。这种无对仗体式,有人将其归类为古体诗的变体。非大诗人不能用这种方式写出传诵千古的名篇。
出现是不是格律诗的争论主要是对八句诗。格律诗要求相间相对相粘,当这三点都符合,只是没对仗,便有人认为应划到格律诗中。但刚刚认为,某种诗体的辨别,应该是综合的,缺少一个要素,这种诗体便不是正规的,或者是变式,或者是另一种诗体。因此缺对仗的都不是正格律诗。《二十九种对》中的“总不对对”只是对符合平仄要求律句的讨论,指出律句中有这种无对仗的现象。
①全是律句的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这首诗通篇不对仗。不过因为写得太美,却备受后世名家推崇。但不管写得好不好,总归不是正格格律诗。

舟中晓望  唐/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刚刚说,这首历来当做总不对对的典范,其实未必正确,仔细看看第二联,应该是特殊的对仗。轴轳、来往,为互成对;利涉、风潮,为互成对;争、接,动词对。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唐/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伤岘山云表观主    唐/孟浩然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
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登,也可仄声。【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刚刚说,登通蹬。)
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
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

寄从弟宣州长   唐/李白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
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有三仄句)

宿巫山下   唐/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送长沙陈太守 其二   唐/李白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②有不入律句子的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有拗句,为格律变体)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受孟浩然影响,李白的诗中很有几首这种总不对对的诗。它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人,所以他有总不对对的诗,不足为怪。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有拗句)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有拗句)。说它是格律诗这主要是北大教授袁行霈的观点。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中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刚刚说,平仄并不稳贴,又无对仗,难入格律之门。

寄上吴王 其一   唐/李白
淮王爱八公,携手绿云中。
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
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有失粘失间句)
何日背淮水,东之观土风。(有失粘句)

蕃剑   唐/杜甫
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有拗句)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有拗句)
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
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有三仄收句)
刚刚小结  凡有拗句、失粘、失对的,又没有对仗的,我认为难入格律之门,是拿入律古风冒名顶替的,这种诗本来就可以不对仗的。只有全是律句的才属于总不对对的格律诗,但也仍然属于变式,不入正格之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