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3-7-13 16:41 编辑
特请诗钟大伽小草儿参与讨论
诗钟对仗讲座 刚刚一、概述
1.诗钟属于语言学系的一种,是近代人斗智斗捷斗博斗巧的文字游戏性质的娱乐活动。 2.诗钟的名称不一。 《闽杂记》将嵌字格诗钟名曰“偶句”,分咏格名曰“分曹偶句”。 清初,闽人以改律诗绝句而命名为“改诗”,王毓菁《诗钟话》云:“闽曰‘改诗’,取古人诗与吾嵌字合者,就其上下句中字,点窜涂抹缩成七字也。” 又称嵌字格曰“折枝”,谓从律诗中摘取一联,如从树上摘取花枝。有人认为广义的“折枝”即是嵌字和咏物诗钟的代称。 又曰“阉诗”,谓其从格律诗中阉割而来。 曰“空咏”,即无主题。 曰“战诗”,以限时作品而决胜负。借唐·白居易诗“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曰“雕玉双联”。 以游戏时应者须唱答而称之为“唱诗”。 向义《六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又名羊角对者,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 “百衲琴”,乃取精去芜之旨以称。 至于“诗钟”之命名,两字取“击钵催诗”之意。清·徐兆丰《风月谈馀录》云:“构思时寸香系缕上,缀以线,下乘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曰‘诗钟’。” 3.诗钟始于清代中期咸道间福建八闽地区。 自咸道以降,集会结社组织诗钟比赛的活动形式,加上社会名流及文人的组织、参与并推动了诗钟的发展。诗钟竞技活动始于福建,从福建传至京师,波及全国。北京聚合了诸如张之洞、瞿鸿禨、杨锐、陈宝琛、文廷式等诗钟作手,都是大臣名家。道光间闽人曾光澄等在京师成立“荔香呤社”,光绪间陈宝琛、严复等组织“灯社”,广州有“与社”,上海有“江南呤社”,南京有“滨社”、“法社”,苏州有“折枝呤社”、“寒山社”,常州有“琼华社”,台湾唐景崧、丘逢甲也常组织打诗钟活动。辛亥革命后,北京出现诗钟热,成立的“潇鸣社”、“寒山社”,连梁启超都名列其中。上海樊园诗钟活动,聚集了陈三立、樊增祥等同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朱汝珍在香港倡组“正声呤社”,宗威与钱基博共组“萸江呤社”与杨云史、张君默曹湘衡等人呤咏。诗钟作品出版的有《灯社呤卷》、《诗钟说梦》、《诗畸》、《百衲琴》、《湘烟阁诗钟》等。诗钟活动主要有聚呤聚唱和散呤聚唱两种形式。随着政治和社会大变革,诗钟活动曾经式微,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日益发展、繁荣,诗钟之会在全国各地日渐流行。1998年5月中国诗钟研究会正式成立,会刊《燕山钟韵》出版发行,会员遍及全国,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也热情参与内地的打诗钟活动。网络时代的今天诗钟已成为博客文化的精品之一。 近代诗钟创作主要流派有闽派和粤派之分,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两派各有所长,自当兼容并包,按所需而采用。 4.诗钟创作的大旨有四:一审题,二托意,三选材,四琢对。 诗钟出题通常用抽字及翻书法得题字。钟题或为一事一物,或为两物,或两事,以咏不伦不类之事物为分咏体正宗。出题有所限定,如嵌字体限定唱位,咏物体限定嵌入的字数、唱位、可否相连相对等,作诗钟时都必须严格遵守。 据诗钟上下句限字分类,诗钟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古今皆盛行七言诗钟。 据诗钟创作手法分类,诗钟有嵌字、咏物和杂体三体。 据诗钟创作形式的实际运用分类,嵌字体的明嵌有正格与别格之分,暗嵌有笼纱与明暗合嵌的晦明二格。 咏物体有分咏(含骈体分咏)和合咏二格,分咏与合咏又分咏不嵌和咏并嵌。 杂体有删古格。有人将集句列为诗钟的杂体,既然嵌字、咏物体诸格皆有集句之作,不妨将集句钟作各归其类。 诗钟创作通常以白描、用典二法,兼用各种相应的修辞手法以切题。易顺鼎《诗钟说梦》强调嵌字体“用典当用本字本文”,咏物体用典讲究切题。若能熟题用生典,俗题用雅语,自是上乘。诗钟以对偶为基础,本书特将对偶列专项例话。 至于诗钟的宜与忌,诗钟名家经验之谈谓诗钟宜典雅、宜有寄托、宜食古而化、宜奇、宜恒、宜秀、宜丽、宜婉曲以达,遣词造句以深老雄劲为上,秀丽拙险次之。诗钟禁犯题面(如禁以“黄花”咏“菊”,以“狗”咏“犬”等)、忌堆砌故事、忌一句用典,另一句白描(此病称“独眼龙”)、忌用奇字僻典、忌以一物对两物(此谓“三脚钟”)、忌板滞、忌陈腐、忌不调平仄,忌最后三字“三连同”,特别是“三连平”。至于前人忌用人名、忌异性人名相对,早已破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