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人诗、诗人诗和学人诗 首先说明:这篇资料基本上是抄自徐晋如先生2014年的《当代学人诗选讲》,但是抄得很零散,因为徐先生主要是讲当代学人诗,文章很长,内容和例子非常多;另外,他的某些观点我也不大赞成。【此为原转帖者所按】 一 清代方贞观的《方南堂先生辍锻录》里边提出:“有诗人之诗,有学人之诗,有才人之诗。”下面他具体地解释:“才人之诗,崇论闳议,驰骋纵横,富赡标鲜,得之顷刻。然角胜于当场,则惊奇仰异;咀含于闲暇,则时过境非。譬之佛家,吞针咒水,怪变万端,终属小乘,不证如来大道。学人之诗,博闻强识,好学深思,功力虽深,天分有限,未尝不声应律而舞合节,究之其胜人处,即其逊人处。譬之佛家,律门戒子,守死威仪,终是钝根长老,安能一性圆明!诗人之诗,心地空明,有绝人之智慧;意度高远,无物类之牵缠。诗书名物,别有领会;山川花鸟,关我性情。信手拈来,言近旨远,笔短意长,聆之声希,咀之味永。此禅宗之心印,风雅之正传也。”方南堂先生承继了《沧浪(lánɡ)诗话》的传统,以禅说诗,他认为,才人之诗的一个特点呢,它来得特别快,才气纵横,而且它会给你一种很惊讶的感觉,哇,原来它可以这样写,但是你在闲暇之时,你再重新地咀嚼它,你会发现它淡而寡味,这就好像是那些讨一点生计的,那些给人放焰口的,做这种工作的这些和尚。而学人之诗,用典使事,非常的博赡,可是缺点在于,缺乏文艺创作的天份。他们的学问是他们胜过他人的事情,而学问同时又是他们比不上别人的地方,就好比是那些律宗的弟子,一辈子得不到大智慧。第三种,他提出来的叫诗人之诗,诗人之诗的特点,首先,他们具有非常敏锐的文艺天份,同时呢,他们的性情特别地明显,所以他信手拈来,都能够一唱三叹,写的东西,每一句话你都懂,但是它的味道,你越咀嚼越觉得美好,他认为这个是风雅以降的正传。 在这段之后,有一位一向认真的诗友跟帖:“关于学人、才人、诗人之诗的说法,我赞成。”【此为原转帖者所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