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篇; 周之褒姒 四大妖姬之三 周之褒姒 陈玉喜 【一】 周之褒姒宠妃三,美若天仙妖媚炫; 红颜倾城败国祸,君王宠爱危江山。 褒姒原是女婴弃,偶露笑容迷丽颜; 能诱一笑金赏重,烽火戏侯奇计瞒。 【二】 幽褒并驾游骊山,擂鼓报警烽火燃; 启唇而笑失于众,檿弧箕服亡周嫌。 小说家言遭疑质,战国史记载竹简; 不见烽同而闻致,云霄寇孤狼粪烟。 赏析; 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宠妃之三;周之褒姒。她美若天仙,国色天香,妖媚动人,倾城倾国可谓是一代红颜祸水,深得君王的宠爱。就连那一国之君为了她也无心朝政,甚至为她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褒姒,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 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传说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朝廷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帝占卜,或杀掉龙,或赶走龙,或留下龙,都不吉利。夏帝又占卜请求能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于是陈列玉帛,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龙离去后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夏朝灭亡,这匣子传到商朝。商朝灭亡,这匣子又传到周朝。经过三个朝代,没有人敢打开它。到周厉王末年,打开观看。唾沫流到宫中,无法除去。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窜到周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上它。周宣王时,这个侍女成年后便怀孕,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她很害怕,就将那个孩子丢弃。 曾有小女孩唱着歌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当时周宣王听到这首歌,正好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于是周宣王派人抓住并杀掉他们。夫妇俩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那个怪女孩,夜间啼哭,因此可怜她,便将她收养。于是,夫妇俩逃到褒国。后来,便请求献上那位侍女丢弃的怪女孩给周幽王来赎罪,此女便是褒姒。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褒姒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而且更加艳丽迷人,倾国倾城。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亦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 2012年,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 "故事有所偏差。清华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清华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称,史学界对"烽火戏诸侯"曾有过质疑,认为《史记》中所载只是"小说家言"。清华简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质疑,从而部分推翻《史记》的记载。钱穆在《国史大纲》中,也对《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 "之事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骊山烽火台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现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烽火台底部有一个灶口,在此点燃柴草和狼粪,就会在台顶形成烽火。据说用狼粪烧烟,具有孤烟直上云霄,风吹不斜的特点,因此,烽火台在通讯落后的古代成为有效的边防警报设置。通常是整座山峰都筑台,若京都有急,只要一个烽火台燃烟,其它烽火台就连锁举火,警报可以快速传递到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