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8|回复: 26

《八谈》合集

[复制链接]

308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99
贡献
16913
金钱
298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6-24 07: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谈》合集


      现在将近日的一至八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汇集在一起,以让读者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因为原八论各自分散,这八论是从各个角度证明唐近体诗的形式并非是唐人的发明,它只是继承永明体的优选而来,包括形式的继承和用韵的继承;因为唐代还没有所谓的“平水韵”,唐代的《切韵》(唐韵)韵部多达195韵,近体诗的押韵才108韵(即后来的“平水韵”),而这108韵无论韵字韵部都与永明体的用韵相同,这就证明了唐近体是永明体的“两继”,即形式继承和用韵继承。唐近体只是在一些字音的平仄上选择了《切韵》的平仄两读字,因为永明体韵是一时一地的江东语音,不可能存在同义平仄两读字音,就如今天的普通话不存在一字同义两读音一样(例如普通话的“看”,“看见”和“看护”两个“看”读音就是分开的)。
      合并的理由到此为止,读者想说什么不论长短都请另发主帖,在下必在其帖下一一回复。

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近体诗的押韵从唐开始。其押韵根椐就相当产生于宋代的“平水韵”。当时的平水韵并不是一本像《广韵》那样的一本书,它只是一个规范字表。到了清代,才有人刻印成书如《诗韵》、《佩文韵府》。
      然而,唐近体诗的押韵就是严格控制在宋代才产生的“平水韵”范围,那么唐人的依据又是什么?其依据就是许敬宗奏请的“《切韵》同用独用”。《切韵》产生于隋代,唐代韵书的依据仍是《切韵》并在其基础上两次增补;第二次增补干脆命名为《唐韵》(宋代再增补后又命名为《广韵》)。
      隋《切韵》为193韵,它是在南北朝时期的韵书基础上规纳成书的。其序言就说该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即集南北古今之韵音而成。
      但诗人的作诗用韵则仍是从永明体诗的用韵继承下来的,并不依《切韵》的193部。唐近体诗本就是从永明体诗选其四言八言定为“绝句”“律诗”的,其押韵范围当然也继承了永明体韵(即沈约的四声谱韵)。然而从隋代人至唐代人如许敬宗者(包括唐太宗一干人),他们当然记得永明体韵;但出生于唐代的年青人,他们就无可适从了。此时作为考官的许敬宗就得有一个文字性的标准去录取考生,遂根据在当时的《切韵》基础上,将193韵规定了若干“同用”“独用”,使之符合人们习惯了的永明体韵。许敬宗的奏请得到了唐高宗的圣准,于是这不成文的“平水韵”范围就从唐代沿用到宋代。当宋代人编成了《广韵》(即增广切韵)之后又续编《集韵》时,就有人根据唐以来的诗人用韵,单独列出了相当于后来的平水韵字表,以供诗人作诗使用。
      我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永明体诗是没有一字同义平仄两读字的(就如今天的普通话不存在一字同义多读两声一样),如“看”“听”,并不存在平仄两读。只有《切韵》论南北是非之后切韵字才出现有平仄两读字。

甲子岁逢春月润,今年端午到来迟,
汩逻江里屈魂老,粽叶果中糯米滋。
蒿艾菖蒲驱疾病,粗茶薄酒饱贫饥。
须知先哲问天赋,权者却叽何故愚!

再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我在昨天的《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一文后,有如下申明:“此文今早临屏写成,全凭记忆,没有功夫查资料,还望温柔的风、兰台、刚刚、三羊等方家指正。”此文不知如何惹怒了风先生,说我“人越老越应懂得谨言慎行而不是仗着一点小权随意鼓躁些无任何证据的玩意去反传统,反经典,这会对后学造成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并勒令我“立即从理论版滚蛋”!我以为新的文革又要来了,于是夜间仔细想想,是不是我的有些话过于简略,并记忆有误,于是今早查查有关资料,再作此文!
       王力助教唐作蕃先生的《音韵学教程》说:“由于《切韵》音系本来就是以‘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作为审音标准的,……早在唐初,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觉得《切韵》分部太细,要求太严,都‘苦其苛细’,所以唐初礼部尚书许敬宗上书皇帝‘奏合而用之’,……”(200页)。
       “宋仁忠宝元二年(1039年),丁度等奉敇”又缩了《集韵》、《礼部韵略》,它是《集韵》的一个简本。”
       “南宋理宗十二年(1252年),有个叫江北平水刘渊的,编了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一百零七个韵。”(201页)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平水韵”虽然自称是《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但它的选字仍是依《广韵》而不是依《集韵》,因为《集韵》有些字音已是宋代时音,与唐代时音有些不同。
       “‘平水韵’本来就不是完全根椐口语编排的,它的一百零六韵是在《广韵》的二百零六韵基础上归并的。……比如元韵,远在唐代就已经从臻摄转到山摄去了,可是在“平水韵”里面,元摄还包括《广韵》魂痕韵的字。这是作旧体诗的人最头疼的一件事,记不住,就容易犯出韵,所以一向有‘该死十三元’的怨言。”(205页)
这里,老金特别按:沈约的江东韵里,十三元字却是百分之百押韵的。因此证明唐诗的押韵是继承了永明体诗押韵字的!


三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我们从初唐人许敬宗、唐太宗自己的诗,证明其押韵为永明体诗韵,而不是《切韵》。从许敬宗奏请唐高宗以《切韵》“同用”“独用”之前的唐太宗的诗,就可看出押韵就不是《切韵》,而是继了永明体诗的用韵即江东韵。
先来看许敬宗诗:
凤阙邻金地,龙旗拂宝台。
云楣将叶并,风牖送花来。
月宫清晚桂,虹梁绚早梅。
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

安德山池宴集再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上路抵平津,后堂罗荐陈。
缔交开狎赏,丽席展芳辰。
密树风烟积,回塘荷芰新。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
翠钗低舞席,文杏散歌尘。
方惜流觞满,夕鸟已城闉。
       再来看唐太宗诗:
登三台言志
未央初壮汉,阿房昔侈秦。
在危犹骋丽,居奢遂投人。
岂如家四海,日宇罄朝伦。
扇天裁户旧,砌地翦基新。
引月擎宵桂,飘云逼曙鳞。
露除光炫玉,霜阙映雕银。
舞接花梁燕,歌迎鸟路尘。
镜池波太液,庄苑丽宜春。
作异甘泉日,停非路寝辰。
念劳惭逸己,居旷返劳神。
所欣成大厦,宏材伫渭滨。
       前者的押韵是《切韵》“灰”“咍”同用;和“真”“谆”“臻”同用。后者全是“真”“谆”“臻”同用。
唐太宗、许敬宗他们都是从隋朝过来的人,而他们的诗并不押《切韵》,而是同六朝的永明体诗韵相同,即可证明唐近体诗是继承沈约的江东韵的;以此推论,从唐至今的1300年来,人们押的“平水韵”,仍然是创于六朝沈约的四声谱韵即江东韵!

四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唐近体诗产生于唐代,这是只要认字的人都知道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唐代并没有“平水韵”这个称谓,这是只要会写诗的人都知道的事实。只是到了唐高宗年代,才有一个叫许敬宗的礼部尚书奏请《切韵》一些韵部可合并同用,这也是有点诗史的人都知道的事实!然而唐人既然发明了近体诗,近体诗当然要用韵,这更是连小儿都知道的事实。可是,我已发了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三论文章,可偏是有人要强干“不是这样”!
      唐近体继承永明体而来,押韵当然也在继承之列;永明体,产生于南朝永明皇帝的称号;永明皇帝住在哪里?“都金陵”也,这是《三字经》语,就不是某些人都知道的了。凡某种韵书的产生,它都是与当时的皇都所在地有关的;《切韵》语音以皇都长安音或洛阳音为主的(这是音韵学家的结论),而不是什么“雅音”,这更是一个对诗论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的!那么,南朝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当然就是以江东吴语语音语音为主的,这有什么可怀疑的?“江东韵”是一个习惯叫法,就如“平水韵”、今人的《江南新韵》一样。
      说“平水韵”不是像《切韵》那样的一本书,是因为宋末元初有多人著有相当于“平水韵”韵部的“礼部韵略”,它们与《广韵》的关系是可以用一张字表来表示的(表见《音韵学教程》202、203、204页)。所以历代诗论家们著文称平水韵都只用引号“平水韵”而不用书名号《平水韵》。


五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孔子的话《论语》,文字“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是雅言,但这雅言是用什么语音说的?恐怕不是用广东话而是用他的山东话说的。孔子也读诗。孔子删诗经成三百篇,他肯定是在一边读一边删。他这又是用什么语音读的呢?恐怕也是用他的山东话而不是用广东话读的。孔子三百篇传给后人,后人读诗恐怕就是山东人用山东话,广东人用广东话了。山东话同广东话在语音上不尽相同,对于写诗用韵标准势必就不可能统一,于是一部统一标准的韵书就应运而生了。那么,这第一本韵书又是以什么语音编成的呢?显然是以当时的皇都音为主编成的。
      广东历史上没有产生过皇都,说第一部韵书是以广东话为主编成的恐怕很难使人相信。人们不相信,泼妇骂街也没用。到了南北朝时代,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四声,于是“韵书蜂起”。这蜂起的南北韵书,字当然还是所谓的雅言那些字,但北人有北人的语音,南人有南人的语音,产生于南北语音的韵书显然就有些不同了。要不,还蜂起什么,独秀一书不就得了?我不说北朝韵书是什么语音。我只说南朝沈约的四声,是以皇都金陵(今南京)吴语音构成的。南朝的地理范围远及山东河南,永明体的山东河南人作诗,也得用皇都音即江东韵,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六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南朝169年。永明体诗历时100年。也就是说永明体诗的用韵在南朝即用了100年!隋、唐继承用永明体沈约的江东韵,是不争的事实。唐宋660年,并没有“平水韵”这个名字,其诗韵仍是继承永明体诗的用韵也是不争的事实。到了宋末元初才有“平水韵”这个称谓,而“平水韵”的韵部同永明体诗的用韵基本相同(平声韵部完全相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能因为沈约的四声谱已经失传,就否定其永明体诗依沈约韵书的根据。
       “平水韵”并不是唐时音,更不是宋时音。平水韵音系只能是继承南朝时音即江东吴语音系。宋时音是《词林正韵》音,与“平水韵”大不相同!读者可以自己去对照,我就不细说了!

七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那个叫风的:对平水韵只是一张字表的说法一直不解。不解这很正常,因为他找不到这张表在什么地方。其实他反复的讥笑只能证明他自己的无知!
      诚然,这张表现在是找不到了,历史上许多书都找不到了,何况一张表!但自己可以制一张呀!
      全唐时期,只有《切韵》一书,并没有什么平水韵。诗人却可以用《切韵》目录制出一张字表来:
——————————————
一东、二东[三钟同用]
四江[独用]
五支[六脂、七之同用]
………
——————————————
      这样列下去,与《切韵》字一对照,一张完整的字表不就出来了吗?
然而风先生一定又要讥笑了:“这是许敬宗的奏请‘同用’‘独用’,那许氏之前呢?”
之前,以唐太宗为首等一大批诗人又是靠什么韵写诗的呢?老金曰:靠永明体诗的用韵呀?当时他们对永明体诗特别是沈约的四声韵熟悉得很呢!老金说这沈约的四声韵叫“江东韵”,风先生不同意;那该叫别的什么韵他自己发文证明呀!成天靠骂骂咧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最早的雅言是不能证音的。最早的雅言识字是靠一代一代口授传下来的;书面则是靠直音注:用简单的常用字去直注比较难认的字,如千注迁”“上注尚。后来才有人发明反切,如用德与红切注东。又把反切音相同的字汇在一个范围,若干个范围就组成了最早的韵书。这最早的雅言韵书的审音是以当时皇都所在地的方音来读反切上下字的,用什么音读上下字,切出来的被注字音仍是这个皇都地的方音。那种认为雅言是超脱皇都地方音的南北人都统一为一个标准的雅音;更认为沈约等人四声是以这个雅音构成的,南北人都统一在一个音准上的,那只是一种无知的猜想。
当于六朝时期,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四声,并将此四声有规律地用于五言诗句中,音韵学就进入了一个飞跃的时代!由于国家长期分裂为南北朝,加上一个音分有四个字音(有的只有三个);之前的音韵学家审音是统一在一个皇都所在地的方音上,此时皇都既然分成了南北,势必各以各自的皇都语音为准绳重新构成。之前的雅言注音就退居到了一个参考地位。这就是六朝灭亡后陆法言为了全国大一统所综合南北韵书音加上雅言“古音”和现实皇都“今音”成的《切韵》193部,就曰“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韵书可以新旧,然而诗人写诗用韵却有很大的继承性,他们并不按新韵书规定而是习惯地继续用永明体韵。这就是唐近体诗并不用切韵字声而继续用沈约的江东韵声的原因。

      附《切韵序》: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鱼(语居反)、虞(语俱反)共为一韵,先(苏前反)仙(相然反)、尤(于求反)、侯(胡沟反)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于是更涉余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子弟,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未得悬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也。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正说明当时陆涉及到的韵书有南音北音今音古音。
       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证明那时的韵书是以某地方音为基础的。说沈约的四声“取韵”于江东是有根据的!
       陆氏是根据他当时所能参考的南音北音古音今音各种韵书分辨成切韵部的。南朝的韵当然是江东韵啰,把沈约四声韵说成是集南北古今的所谓雅音韵书显然是无机无稽之谈。


356

主题

9691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6
贡献
11710
金钱
15998
发表于 2023-7-4 2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好金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问好金筑子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08: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点评

到了宋末才有你说的略本,哪唐宋两朝用什么本作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0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99
贡献
16913
金钱
298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0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台居士 发表于 2023-7-5 08:55
《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 ...

到了宋末才有你说的略本,哪唐宋两朝用什么本作诗?

点评

平水韵是依照《唐韵》编写出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10:30
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切韵》出世到了唐代以后,唐代依照《切韵》编写出了《唐韵》,唐宋两朝基本上是依照《唐韵》作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1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09:28
到了宋末才有你说的略本,哪唐宋两朝用什么本作诗?

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切韵》出世到了唐代以后,唐代依照《切韵》编写出了《唐韵》,唐宋两朝基本上是依照《唐韵》作诗的。

点评

唐宋两朝基本上是依照《唐韵》作诗的。 ---------------- 根据在哪里?那还要平水韵干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10: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09:28
到了宋末才有你说的略本,哪唐宋两朝用什么本作诗?

平水韵是依照《唐韵》编写出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99
贡献
16913
金钱
298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台居士 发表于 2023-7-5 10:28
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切韵》出世到了唐代以后,唐代依照《切韵》编写出了《唐韵》,唐宋两朝基本上是依照 ...

唐宋两朝基本上是依照《唐韵》作诗的。
----------------
根据在哪里?那还要平水韵干什么?

点评

唐代就没有平水韵,怎么用平水韵去写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1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11:00
唐宋两朝基本上是依照《唐韵》作诗的。
----------------
根据在哪里?那还要平水韵干什么?

唐代就没有平水韵,怎么用平水韵去写诗?

点评

对的,唐代就没有平水韵,怎么用平水韵去写诗?但唐代有唐韵,唐人并不是用唐韵写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99
贡献
16913
金钱
298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台居士 发表于 2023-7-5 11:05
唐代就没有平水韵,怎么用平水韵去写诗?

对的,唐代就没有平水韵,怎么用平水韵去写诗?但唐代有唐韵,唐人并不是用唐韵写诗的!

点评

切韵是唐韵的妈,唐韵是平水韵的妈,所以,唐代诗符合平水韵就顺理成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1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13: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11:07
对的,唐代就没有平水韵,怎么用平水韵去写诗?但唐代有唐韵,唐人并不是用唐韵写诗的! ...

切韵是唐韵的妈,唐韵是平水韵的妈,所以,唐代诗符合平水韵就顺理成章了。

点评

你不懂就不要信口开河!还没见过你这样乱说一气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17:32
倒置啦。按你的推理 爸爸长得像爷爷,孙子长得像爸爸,所以,爷爷长得像孙子。发现问题么,居士老弟。不能倒推。  发表于 2023-7-5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99
贡献
16913
金钱
298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台居士 发表于 2023-7-5 13:39
切韵是唐韵的妈,唐韵是平水韵的妈,所以,唐代诗符合平水韵就顺理成章了。 ...

你不懂就不要信口开河!还没见过你这样乱说一气的

点评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17: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17:32
你不懂就不要信口开河!还没见过你这样乱说一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5 20: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17:32
你不懂就不要信口开河!还没见过你这样乱说一气的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今人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点评

这里有谁请你解释平水韵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5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99
贡献
16913
金钱
298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2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台居士 发表于 2023-7-5 20:13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 ...

这里有谁请你解释平水韵了吗?

点评

把平水韵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所有的问题都清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6 10:34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 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山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6 1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6 1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20:31
这里有谁请你解释平水韵了吗?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

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山西平水官员金人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今人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广韵》把隋朝陆法言的《切韵》193韵,细分为206韵。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平水韵就把同用的韵合并,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16
贡献
49194
金钱
52888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7-6 1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7-5 20:31
这里有谁请你解释平水韵了吗?

把平水韵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所有的问题都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6 19: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23-7-7 07:36 编辑

怎不见蚊蝇斑斑的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9

帖子

19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2
贡献
487
金钱
802
发表于 2023-7-7 15: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如其人,至理名言。
     熟读此文,便知道金首版是一个勤奋好学、认真做学问的人。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9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