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0
金钱115666
贡献102436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0 点
贡献- 102436 次
金钱- 115666 枚
 
|
发表于 2023-6-23 2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3-6-23 21:35 编辑
谢谢首版的坦诚交流,您说的固然有理,但我们还是要回到分歧点“著书多”上来,否则容易话赶话。事实上,圣贤的一言一行对于普通人来讲确实有教化作用,但对于圣贤本身而言未必是忙于著书,只是后人整理其言论编著成册,也确实能够达到书籍的作用,不能因此就说圣贤忙于著书。比如《论语》这本书,孔子死后多少年才成书,是众弟子各凭记忆整理而成,就不能说成孔子忙于著《论语》,因为《论语》对孔子而言就是教育弟子的平常说话,他本人也曾说过“述而不著……”;再比如,很多佛教经典也都是佛陀弟子几十年后,甚至几百年后,整理而成,您也不能说佛陀“著书忙”,因为按佛陀临终也说自己是“未立一言”。所以,不能宽泛的理解“著书”的含义,否则谁有不在著书呢?恶人作为反面教材不也是在著书吗?掏粪工人时传祥不是也在著书吗(如果是,这还是本好书),马云,柳传志等等,甚至每一个中国人,世界人都在著书?这样推演下去“著书”就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著书”就不再是具体的,“著述多”也成了失去客观事实依托而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能这样凭想象定义先贤的行为吗?您说呢?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