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弧焰 于 2023-6-22 02:15 编辑
《七律·屈原》
文/文弧焰 端午龙舟念屈原, 避逃恐惧弃生存。 文人武士千年斗, 笔杆刀锋万战昏。 法律食言无保护, 思潮定罪欠伸冤。 饱尝排斥失期盼, 绝境投江做国魂。 2023-06-21穗
序:灵感起题,立马作诗,尽速完成。 注: 屈原(2-1)[qū yuán](约公元前340年—278年),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后,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以身殉楚国。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屈原(2-2)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文人[wén rén]〈名〉指写过不少文章的读书人。引证详解: 1、古称先祖之有文德者。①《书·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②孔·传:“使追孝於前文德之人。”③《诗·大雅·江汉》:“釐尔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 2、知书能文的人。①汉·傅毅《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②唐·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武士[wǔ shì]〈名〉①古时指从武的人;士兵。②有勇力的人。近义词:甲士 武夫 军人。反义词:书生。 笔杆[bǐ gǎn]〈名〉笔杆子简称。1、笔的柄杆。例:“他在思考时,习惯一手耍弄笔杆。”2、借指文人的笔。例:“他是靠摇笔杆儿过活的。”出处: 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这笔杆子是竹子做的。” ②杨朔《我的改造》:“摇摇笔杆子写点东西,比起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渺小得连肉眼都看不见。” ③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五章:“我们耍笔杆子的人,迫于形势和生活也是无可如何。” ④许杰《文字无用武之地》:“让狮子跟在自己的后面走,你的笔杆儿打先锋,那怕天下人不慑服!” 刀锋[dāo fēng]〈名〉指刀刃;刀尖。典籍: 1、《黄庭内景经·至道》:“齿神崿锋”。 2、唐·梁丘子注:“牙齿尖利,如剑锷刀锋,摧罗众物而食之也。” 3、唐·窦臮《述书赋上》:“善草则鹰搏隼击,工正则剑锷刀锋。” 4、周立波《金戒指》:“月的光亮里,刀光一闪,刀锋剁在炕砖上,冒出了火花。” 食言[shí yán]〈动〉言已出而又吞没之。谓言而无信。出处: 1、《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2、宋·苏轼《与曾子宣书》之七:“《塔记》非敢慢……实未有餘力,乞限一月,所敢食言者有如河,愿公一笑而恕之。” 3、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既蒙张太公金诺,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 4、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十四:“陆晓平没有食言。他去看珊裳,常常去看,天天去看。” 思潮[sī cháo]〈名〉引证详解: 1、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①鲁迅《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陶元庆君的绘画,是没有这两重桎梏的。就因为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 中国 的民族性。”②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岭南画派是伴随着辛亥革命以及‘五四’新思潮而产生的一个重要画派。” 2、指起伏不平的思想、情绪。①瞿秋白《饿乡纪程》一:“火车的轮机声,打断我的思潮,车里却静悄悄的。”②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四:“他又坐下来,思潮像是一条清流,给朱瑞芳搅得浑浊不堪,啥也看不清楚了。” 定罪[dìng zuì]〈动〉判定罪名。①《水浒传·第八回》:“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②《文明小史·第五回》:“金委员又告诉他,现在拿到几个人,已经打了,收在监里,等到审问明白,就好定罪。” 近:科罪、治罪、入罪、坐罪。 伸冤[shēn yuān]〈动〉 1、诉说冤情以求昭雪;宋•沉括《梦溪笔谈•器用》:“按《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原其义,乃伸冤者击之。” 2.指洗雪冤屈。《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牛奶奶在堂上哭哭啼啼,定要求向知县替他伸冤。” 期盼[qī pàn]〈动〉(一)人们对未来一段时间要发生的事情的美好预期和愿望。(二)期待;盼望,近义词:期待、渴望。例句: 1、准父母对将要出生的婴儿的“期盼”心情。 2、长时间没有见面的朋友对朋友相会的“期盼”。 3、情侣间久别后渴望见面的“期盼”心情。 绝境(2-1)[jué jìng]〈名〉 1.与外界隔绝之地。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风景绝佳之处。唐•张乔《游歙州兴唐寺》诗:“山桥通絶境,到此忆天台。” 3.极为高超之境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絶境乎。” 绝境(2-2)4.绝望艰困之处境。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在半年的时间里,把一切能够换钱的衣服首饰都当光卖尽了,生活陷入无助的绝境。”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三)》:“这一句话,就常常能使一些达官贵人,濒于自杀的绝境。” 国魂[guó hún]〈无〉国家的灵魂。指一国特有的高贵精神与风尚。出处: 1、苏曼殊《无题》诗:“水晶帘捲一灯昏,寂对河山叩国魂。” 2、许之衡《读<国粹学报>感言》:“国魂者,立国之本也。” 3、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凡有美术,皆足以徵表一时及一族之思惟,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輒从之以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