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谦翰行云流水 于 2023-6-21 09:11 编辑
第三十一篇;金陵十二钗八;贾惜春 贾 惜 春 陈玉喜 孤僻冷漠缁改妆,带发修行青灯旁; 金陵红楼惜春寄,顿悟浮躁寂虚枉。
亲情缺位世间情,身处寂寞华絮行; 感慨怜惜逐冷漠,无奈摆脱离阴影。
暖香花蓼深藕牵,千丝万缕惜春娴; 智慧人生阅真谛,苦痛为能获解颜。 赏析; 贾惜春是曹雪芹所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父亲贾敬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书中惜春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荣国府叔祖母贾母身边长大。(虽然贾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是荣国府贾母的孙女,只有贾惜春是宁国府的人。)因此与宁府兄长贾珍也不大来往。 她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执意撵走王熙凤同意原谅的丫鬟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家族的没落和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终带发修行,缁衣乞食。 居所;暖香坞,前连蓼风轩,靠近藕香榭【从里面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厦檐下挂着"暖香坞"的匾。在飘雪的冬日,暖香坞是非常温暖的,院内红蓼花深,清波风寒。惜春的画室则腥红毡帘,没进门就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续书中惜春在贾府败落后,在栊翠庵出家,终其余生。但根据脂砚斋批语,惜春最终"缁衣乞食"。 惜春年龄较小,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不工诗,但也参加诗社,在李纨的邀请下负责"誊录监场",雅号"藕榭",因为她在大观园中的卧房紧邻藕香榭,来人未进藕香榭的门便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她后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即出家为尼。清代王雪香《石头记论赞》评曰:"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 亲情的缺位,使她更无从得到世间的温情,惜春没有惊人的才华,没有令人艳慕的外表,很少有人设身处地地为她想过。惜春身处繁华之中的落寂,让人怜惜之余更有慨叹,她所处的归根到底,就是不能同流合污。也许她唯一的过错就是带累了无辜的入画,使入画成了她断绝宁国府的"炮灰"。环境,众人的态度,使她逐渐对世事冷漠,对生活冷淡起来,因而形成了"冷"的性格。 惜春之"洁",正是相对于宁府之不洁而言。若说当着凤姐的面撵入画是出于无奈,那第二天找来尤氏带入画走,则是故意借题发挥,以此达到与兄嫂决裂的目的。惜春早就想摆脱宁府给她带来的阴影,而恰好入画之事与宁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这可以说她以自己全部的智慧和人生阅历得出的人生真谛。她的"洁"的性格,导致了她的"冷",而以这种"冷"来达到"洁"的目的, 惜春是观他人之苦痛而获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惜春之解脱是"超自然的",因而可以说惜春是《红楼梦》里悟性极高的人。她的出家源自自我的了悟,她不甘愿活在浮躁和虚枉的痛苦中,是一种自我的顿悟。惜春出家早于宝玉,真于妙玉。这对于一个不经风雨、年纪尚轻的贵族小姐,实在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