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孔子的话《论语》,文字“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是雅言,但这雅言是用什么语音说的?恐怕不是用广东话而是用他的山东话说的。孔子也读诗。孔子删诗经成三百篇,他肯定是在一边读一边删。他这又是用什么语音读的呢?恐怕也是用他的山东话而不是用广东话读的。孔子三百篇传给后人,后人读诗恐怕就是山东人用山东话,广东人用广东话了。山东话同广东话在语音上不尽相同,对于写诗用韵标准势必就不可能统一,于是一部统一标准的韵书就应运而生了。那么,这第一本韵书又是以什么语音编成的呢?显然是以当时的皇都音为主编成的。
广东历史上没有产生过皇都,说第一部韵书是以广东话为主编成的恐怕很难使人相信。人们不相信,泼妇骂街也没用。到了南北朝时代,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四声,于是“韵书蜂起”。这蜂起的南北韵书,字当然还是所谓的雅言那些字,但北人有北人的语音,南人有南人的语音,产生于南北语音的韵书显然就有些不同了。要不,还蜂起什么,独秀一书不就得了?我不说北朝韵书是什么语音。我只说南朝沈约的四声,是以皇都金陵(今南京)吴语音构成的。南朝的地理范围远及山东河南,永明体的山东河南人作诗,也得用皇都音即江东韵,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