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6-8
威望281
金钱1111
贡献655
高级会员

威望- 281 点
贡献- 655 次
金钱- 1111 枚
|
看弹歌,就在想汉后诗形式的转变原因。
1、弹歌:指“作弹歌”,一首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二言诗。
2、断竹:砍伐野竹。
3、续竹:连接野竹。
4、飞土:打出泥弹。
5、逐宍:追捕猎物。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出自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这首诗描写古人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歌谣句短调促,节奏明快,两字一音步的短促节奏,与弹射迫促的音响相关联,概括出制造和使用弹弓的过程,又表现出与自然斗争的豪迈气概。
当你发烧哼哼时,不会发出疼痛的啊啊声,当你疼痛到啊啊时,不会哈哈大笑。你把它们串起来,哼兮啊兮哈哈兮就是诗了。哼哼、啊啊、哈哈不是诗。
哼兮啊兮哈哈兮。平韵句,观者诗句。
哼矣啊矣哈哈矣。仄韵句,自叙诗句
哼哉啊哉哈哈哉。客者诗句
甲哼兮乙啊兮丙哈哈兮就是文。
汉代诗文脱离乐府汉赋影响,写好诗的第一人,应该是曹操。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在其地位的影响推广下,形式上巩固了汉乐府言诗的认同与地位。《蒿里行》《苦寒行》是早期文言诗的代表,但它们是不是乐府呢?我认为不是,主要是内容。《蒿里行》《苦寒行》里明显是以文的形式而写,乐府就跟古代的老干体一样,没什么内容。曹操的乐府诗与文言诗,主要的启迪是韵字摆脱“兮”也就是楚辞的束缚,不必问答式的起句对句,形成文句。诗句的内容不必细致引导,可以直接表达,大大节省了文字的篇幅,为诗的简练明快发展有重大贡献。当然,汉赋乐府的隐退终究是必然,但没有三曹的作用,至少陶渊明的出现是不会顺利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没人相信君权天授。天下人看到了天子什么样,让大家的三观崩了,俗称礼崩乐坏。压制皇权,清理旧士族门阀,是必然。曹操《收田租令》压制住了士族的强势,士族代表孔融、荀彧、杨修先后被杀是对士族的警告。那么曹操的唯才是举,才是曹操的政治魅力。也才有了文学的发展,诗词文化的发展每一步都不是轻松的,屈原、曹操、曹植、陶渊明等等。
诗是什么,“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就是诗吗?就是诗。诗是文的部分,文是以全面为能事,诗是把文简化加入个人的看法或是流露出个人的看法。所以诗有我的影子。就像哼兮啊兮哈哈兮。观者诗句。
哼矣啊矣哈哈矣。自叙诗句
哼哉啊哉哈哈哉。客者诗句
甲哼兮乙啊兮丙哈哈兮就是文。
"文言"是指我国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口头语言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言。"文言"在当初是脱胎于古口语的,但写法简练精致。后来口语不断变化,而文言文却越来越定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