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6-20 07:10 编辑
四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唐近体诗产生于唐代,这是只要认字的人都知道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唐代并没有“平水韵”这个称谓,这是只要会写诗的人都知道的事实。只是到了唐高宗年代,才有一个叫许敬宗的礼部尚书奏请《切韵》一些韵部可合并同用,这也是有点诗史的人都知道的事实!然而唐人既然发明了近体诗,近体诗当然要用韵,这更是连小儿都知道的事实。可是,我已发了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三论文章,可偏是有人要强干“不是这样”!
唐近体继承永明体而来,押韵当然也在继承之列;永明体,产生于南朝永明皇帝的称号;永明皇帝住在哪里?“都金陵”也,这是《三字经》语,就不是某些人都知道的了。凡某种韵书的产生,它都是与当时的皇都所在地有关的;《切韵》语音以皇都长安音或洛阳音为主的(这是音韵学家的结论),而不是什么“雅音”,这更是一个对诗论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的!那么,南朝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当然就是以江东吴语语音语音为主的,这有什么可怀疑的?“江东韵”是一个习惯叫法,就如“平水韵”、今人的《江南新韵》一样。
说“平水韵”不是像《切韵》那样的一本书,是因为宋末元初有多人著有相当于“平水韵”韵部的“礼部韵略”,它们与《广韵》的关系是可以用一张字表来表示的(表见《音韵学教程》202、203、204页)。所以历代诗论家们著文称平水韵都只用引号“平水韵”而不用书名号《平水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