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弧焰 于 2023-6-20 02:29 编辑
《七律·欺瞒》
文/文弧焰 谋利欺瞒隐所图, 用心恶劣似焚屠。 弄虚作假生危惧, 实事求真灭痞徒, 颠倒是非催战乱, 清源正本葬枭狐。 诈谖相害造仇恨, 互惠虔诚好坦途。 2022-7-31穗
注: 欺瞒:[ qī mán ] 欺骗隐瞒。出处: 1.《朱子语类》卷二一:“众人只是朴实头不欺瞒人,亦谓之忠。” 2.元•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俺又不曾道是欺瞒着天地。” 3.明•朝鲜•李民宬《敬亭先生续集•朝天录》:“军门(袁可立)曰:‘你国定乎?’答曰:‘反正之日,市不易肆,朝野晏然,有何不定之事乎?且总镇毛驻扎敝邦,如有可疑之端,则岂有掩护小邦,欺瞒朝廷之理哉!’” 4.《醒世姻缘传》第六四回:“这是众人的事,万一有甚差池,他众人们只说我里头有甚么欺瞒夹帐的勾当。” 所图:[suǒ tú] 谋害,暗算。 焚屠:[fén tú] 焚烧与屠杀。 痞徒:[pǐ tú] 痞子;歹徒。 清源正本:[qīng yuán zhèng běn]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出自:1、《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2、《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枭狐:[xiāo hú] 枭与狐。比喻险恶之徒。 诈谖:[ zhà xuān ] 欺诈;弄虚作假。出处:1.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惑之,约期而去。至日,虑韩诈谖,夜候於途,果有舆来。” 何垠 注:“谖亦诈也。” 2.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裔介恃齐给,而斌诈谖饰俭。” 3.《汉书•息夫躬传》:“左曹光禄大夫宜陵侯躬 ,虚造诈谖之策,欲以诖误朝廷。” 4.唐•元稹 《叙奏》:“会河南尹房式诈谖事发,奏摄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