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6-19 16:54 编辑
三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我们从初唐人许敬宗、唐太宗自己的诗,证明其押韵为永明体诗韵,而不是《切韵》。从许敬宗奏请唐高宗以《切韵》“同用”“独用”之前的唐太宗的诗,就可看出押韵就不是《切韵》,而是继了永明体诗的用韵即江东韵。 先来看许敬宗诗:
凤阙邻金地,龙旗拂宝台。 月宫清晚桂,虹梁绚早梅。
安德山池宴集
上路抵平津,后堂罗荐陈。 缔交开狎赏,丽席展芳辰。 密树风烟积,回塘荷芰新。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 翠钗低舞席,文杏散歌尘。 方惜流觞满,夕鸟已城闉。 再来看唐太宗诗: 登三台言志
未央初壮汉,阿房昔侈秦。 在危犹骋丽,居奢遂投人。 岂如家四海,日宇罄朝伦。 扇天裁户旧,砌地翦基新。 引月擎宵桂,飘云逼曙鳞。 露除光炫玉,霜阙映雕银。 舞接花梁燕,歌迎鸟路尘。 镜池波太液,庄苑丽宜春。 作异甘泉日,停非路寝辰。 念劳惭逸己,居旷返劳神。 所欣成大厦,宏材伫渭滨。
前者的押韵是《切韵》“灰”“咍”同用;和“真”“谆”“臻”同用。后者全是“真”“谆”“臻”同用。 唐太宗、许敬宗他们都是从隋朝过来的人,而他们的诗并不押《切韵》,而是同六朝的永明体诗韵相同,即可证明唐近体诗是继承沈约的江东韵的;以此推论,从唐至今的1300年来,人们押的“平水韵”,仍然是创于六朝沈约的四声谱韵即江东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