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弧焰 于 2023-6-18 03:19 编辑
《七律·普选》
文/文弧焰 宪政人权普选争, 百年仿似放风筝。 幽囚断线影踪匿, 禁语攻屠反力轻。 利益庞然官控制, 贞仁渺小众粗耕。 凶残恶兽虽顽抗, 凝聚民心必再生。 2022-7-25穗
注: 宪政[xiàn zhèng](Constitutionalism)〈名〉,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学和法学中的一个概念,至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导宪法制定或推动宪法实施的实践;第二层含义是建立并推动特定类型政治制度的实践,这类制度一般包含了有限政府、权力分立、代议民主、司法独立等政治原理。 人权[rén quán]【名】定义: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有的权利,它不分种族、性别、性倾向、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权强调了人在其生存和发展中,因其自然性和社会性,所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权利,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人在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中是自主的;二是个人在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权利中与他人是平等的。具体内容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公正权。 普选(普选权):英语为universal suffrage,普选权就是指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限制,平等享有选举权。凡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除因某种原因被剥夺选举权或因某种条件限制不能行使选举权者外,不受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条件限制的选举权。 风筝[ fēng zheng ]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近义词:纸鸢。历史:风筝由中国人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幽囚[ yōu qiú ] 囚禁;幽禁。近义词:监禁扣留 拘押。出处:1、《战国策·秦策三》:“使臣得进谋如 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2、《后汉书·独行传·戴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 3、明 徐元 《八义记·周坚替死》:“谅屠贼 来不敢杀你,多应幽囚冷宫。” 4、邵燕祥 《中国又有了诗歌》:“不唱幽囚的痛苦,不唱遍体的鳞伤,唱的是扼杀不了的中国的希望!” 影踪:[yǐng zōng] [释义] 身影,踪迹。 禁语[jìn yǔ]〈无〉1、禁止相聚谈论。2、指被禁止的话。引证详解: 1、禁止相聚谈论。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曰:‘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制曰:‘可。’”裴駰集解:“禁民聚语,畏其谤己。”张守节 正义:“偶,对也。” 2、指被禁止的话。黄宗英《大雁情》:“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里,‘事业心’三个字成为禁语,成为‘反党思想’的罪恶渊源。” 攻屠[gōng tú]〈无〉攻击屠杀。出处:《後汉书·孔融传》:“曹操攻屠鄴城, 袁氏婦子多見侵略。” 贞仁[zhēn rén]〈无〉1、贞一仁慈。2、忠贞而仁爱。引证详解: 1、贞一仁慈。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 2、忠贞而仁爱。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然其属衰乱之间,固贞仁之节;接风尘之会,吐博奕之谋,用能各奉其主,克立厥勋者,亦不可诬也。” 渺小:[miǎo xiǎo] [释义] (形)藐小。[近]微小。[反]伟大。非常微小或无关紧要,并且常指同类事物中相比时,较卑贱微不足道的;或指人格卑鄙。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观者或笑曰:‘始吾慕孟尝君,以为天人,必魁然有异。今观之。但渺小丈夫耳!’和而笑者复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