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篇; 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 二首 陈玉喜 【一】 熨斗古镇安康南,依山傍水造而艰; 富水河流紧环抱,时代变迁千百年。 保留昔日风貌奇,颇具诗情兼画理; 熨斗多民族聚地,民风纯朴鲜富齐。 【二】 川中乘舟闻渔歌,江南别景方言和; 穿行古街流光倒,古戏乔泰吊脚阁。 青板石街木门遥,古桩戏楼关帝瞧, 古朴沧桑画风韵,喧闹繁华味中晓。 赏析; 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富水河紧紧环抱,虽经千百年的时代变迁,仍然保留着昔日恬淡、古朴、优雅的风貌,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熨斗古镇是个多民族集聚地,民风纯朴,民俗南介,形成了鲜明而丰富的民俗特征,茶文化,桑蚕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此听汉剧吃特产,使人疑在川中;乘木舟闻渔歌,又似江南别景;在咿咿的方言中,穿行古街,仿佛时光倒流;而古戏楼、牌楼、乔泰和酒楼和吊脚民居常使游人流连忘返。熨斗古镇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熨斗镇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之上,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 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 筒车坝有个小地名叫苟家坝,水田和地坪九十八亩,其地形像旧时缝纫用的熨斗。道光二十三年后筒车坝更名为熨斗坝,后来叫做熨斗镇。 熨斗古镇距今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属子午古道的分支。熨斗古镇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建在喀斯特溶洞之上的地貌以及"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吊脚楼最有特色。古镇依山傍水而建,立于镇外,极目远望,可见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富水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古镇处处透着恬淡之美,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古镇街道,用青石铺筑而成,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昔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时有老字号十多家,名播川陕湖广。 来到熨斗镇,千年古镇的风貌仍依稀可见:青石板街,木板门面,古戏楼,关帝庙,以及通往汉中、四川的古商道,这些都已成为见证熨斗古镇兴衰历史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随着燕子洞景区的对外开放,熨斗古镇也将向游客展现其古朴沧桑的风韵,让人们从中品味、追寻曾经的喧闹与繁华。 贴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