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4
注册时间2021-2-25
威望558
金钱2888
贡献1813
金牌会员
 
威望- 558 点
贡献- 1813 次
金钱- 2888 枚
|
本帖最后由 老榆 于 2024-10-10 09:56 编辑
一句话评一首诗
有朋友发来短信,要我对某栏、某坛所评的一首诗谈谈意见。看了朋友所说的那诗,也看了有关评论。
其评论都为赞扬,且惊叹此诗了得竟然出于一位23岁的年轻男子,高竖大拇指一片疾呼难得。
近年,我基本不去他栏就诗词或文学话题在别人的帖子下进行你来我往的说异争辩,因为多有因为论辩而离开诗词搞其他纠缠,颇觉无聊。故多采取自立短帖,进行评论。
也顺便说一句,诗词赏析或理论研讨,属文学批评行为,有褒有贬有同有异乃正常。但不论褒贬异同,都要出于诗词文本,归于文学探讨,要平心静气,意气用事要不得。尤其不可离开诗词离开文学,动辄搞耿耿谩骂或人身铲射——此风久矣,属于低劣,君子当不为。
还有,诗词赏析或文学评论,是就成为公器的文本。也就是说,任何公诸于世的文学作品,都没有理由拒绝人们批评,任何人都有权从文本出发对任何一篇成为公器的诗文作品进行评论,不管是谁,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就是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
来看这首诗:
季月中旬闻雪怡结契复值暮雨困余亭中辄成长句以纪怀
郭子仲
山亭檐雨晕归灯,灼指香烟随降升。
奉祝实违心所愿,欢颜欲假泪难能。
七年别梦藏青镜,两度酌杯俱灞陵。
但惜拙余元泽浅,生涯无复共担簦。
我的评论是:
这是一个人类永恒的题材它一似一位身着古代长袍冠帽的男性老者在表达着一位古代文学女性的情感抑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有些小资味女子的缠绵失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