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精华15
注册时间2020-9-16
威望999
金钱9018
贡献6383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威望- 999 点
贡献- 6383 次
金钱- 9018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3-6-4 07: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藏头诗的历史流变
在古代,藏头诗是杂体诗的一个大成员。纵贯古代藏头诗创作情况,可以看出其产生、发展、繁荣的历史轨迹。
(一)唐前——藏头诗的萌芽
任何一种诗体不是一下就冒出来的,有个萌芽时期。汉晋就是藏头诗的萌芽时期,主要以离合诗谜的形式出现。如:东汉孔融的《离合作郡姓名字诗》为最早,诗曰: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时进止,出寺驰张。
吕公矶钩,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
海外有鳦,隼逝鹰扬。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
龙蛇之蛰,俾它可忘。
玫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孔融阐述自己目前的处境、主张及抱负;但它又是一首离合诗,全诗隐“鲁国孔融文举”六字。离合的方法是:先以每两句为一组,把上句的首字或第二个字,用下句的首字或第二字离去,可得一字;同样,下面一组的两句,离析后也可以得一字;此前后两组所得二字再合成为一字,换言之即每四句得一字。
全诗隐“鲁国孔融文举”六字,这个“隐’字就是”藏“的意思。但不是纯粹的真正的藏头诗,没有把“头”藏起来。但作用不可小视,虽然它是离合诗的先导,同时也为后来的藏头诗出现起到了启发作用。
(二)唐宋——藏头诗的形成、发展、成熟
1)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天下,唐诗宋词,双峰并耸。正体诗词繁荣,杂体诗也不示弱,旧杂新杂不断涌现。藏头诗应运而生,但也不是突然出现,首先还是受离合诗影响。如:
鸣蜩早 唐 陆龟蒙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离合方法:诗句的上下首尾字合成诗题。这是离合诗体本身的变化发展,上下句首尾字的关系也为藏头诗产生提供参考。
2)藏头诗真正产生是以白居易的《游紫霄宫》为标志:
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这首诗被同时代的桑世昌编的《回文类聚》收载。称为“藏头拆字体”,正如清代徐师曾的《诗体明辨》一书中关于藏头诗的定义:“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上句尾字也。”因为首尾相扣,示之以图,多为圆形,故而这种藏头诗一开始便和连环诗结上了缘。
更重要的是,这种藏头诗的产生,一方面是藏头诗本身发展的必然,另方面,与当时文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相关。这种诗多反映道仙生活,用藏头的手法,能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游紫霄宫》这样藏头诗就应运而生了。
唐朝这种诗存不多,到了宋朝才有仿作。如:孔平仲的《寄贾宣州》:
高会当年喜得曹,日陪宴侃自忘劳。
力回天地君应惫,心扶乾坤我尚豪。
豕亥论书非素学,子孙干禄有东皋。
十年旧友相知寡,分付长松荫短蒿。
3)藏头诗流变
到了宋代,杂谈诗由于文人推波助澜,成就壮观,不但回文诗兴盛,藏头诗也发展翻新。
①流变之一:镶嵌体
特点不是文字偏旁,而是藏词,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得有一个完整的意象、完整的主题。如:
减字木兰花 赠润守许仲途 [宋] 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帻。
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肌那解老。
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据说,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被召回京,路过润州,知润州的是许仲途,他就在府中设宴招待苏轼。席间有营伎(官府的倡伎)郑容和高莹,请求“落籍”(取消营伎的身份)从良。许仲途让她们把请求的公文拿给苏轼看,苏轼就提笔在公文之后写了这首词。此首词每句的第一字联起来,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苏轼的意思,当然是批准她们的要求。
这首诗影响也很大,《水浒》中吴用题写的那首“反诗”就是这类藏头诗,以至现代嵌名藏头诗,然明清多不为之,可见古人不认可这种藏头诗。
②流变之二:借字体
既然藏头诗与联环结缘,可拆字藏头,那也可在用词。如秦少游《客怀》,读为: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又叫半句顶针回环、脱御体。
③流变之三:多手法
在离合、联珠手法的同时,运用了回文。如:藏头拆字连环贯通回文
寄范希文 宋 宋庠
读法一(略)
读法二:
将花、麻、沙、槁离合,藏头拆字连环,从花左旋读,再回读,可得七言绝句二首。读为(回读略):
草化飞萤聚乱麻,广林野阔接平沙。
少水矶滩露荻槁,木高微翠近开花。
这是藏头诗的新变,不但利用了回文,而且加入了离合的手法,下句首二字为上句末一字拆成的二字,既离合,又藏头,每句首字藏在尾字中。
又如:南山和尚《锦缠枝》
寒泉漱玉清音好,好处深居近翠峦。
峦秀耸岩飞涧水,水边松竹桧宜寒。
寒窗静室亲邀客,客侍闲吟恣取欢。
欢宴聚陪终席喜,喜来归兴酒阑残。
回读为:
残阑酒兴归来喜,喜席终陪聚宴欢。
欢取恣吟闲待客,客邀亲室净窗寒。
寒宜桧竹松边水,水涧飞岩耸秀峦。
峦翠近居深处好,好音清玉漱泉寒。
这两种体一般归为回文体或连环体(顶针),有藏头的成分。
以上三种流变除了宋庠的《寄范希文》是藏头诗体本身的发展,其它走向别的诗体了,故而使后人也以为它们是藏头诗。
(三)明清——藏头诗的繁荣
1)明代藏头诗——求变
①出现了非圆形藏头拆字连环词。如:明 徐有祯《相思璧》
词运用拆字连环,先将“慿”拆出“心”,再下句首字为上句尾字拆出的偏旁,读出《临江仙》词一首。读为:
心绪悠悠随碧浪,良宵空锁长亭。
丁香时结意中情。月斜门半掩,才弄听钟声。
耳畔盟言非草草,十年一梦堪惊。
马蹄何日到晨京。小桥村径密,山远路难凭。
词进入了藏头诗,同时利用相思璧之形,藏头诗走向物体图形化。
②出现了藏头拆字但不回环的方形藏头诗。如明 张天瑞的藏头拆字诗:
为谢先生早赴招,才高浑不怯吟萧。
草宾寥唱须佳节,竹席留连在此朝。
月馆兴浓毫涸砚,石床豪饮量欺瓢。
西楼又转东楼上,一扫云蓝一个貂!
又如明 白乐三的藏头诗(桃源碑体):
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星移。
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得到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
这种藏头诗也往往跟道仙思想联系在一起。
③出现辘轳回文体(借字)。如:唐寅《四季》(选一)
春:花枝弄影罩窗纱映日斜
花枝弄影罩窗纱,影罩窗纱映日斜。
斜日映纱窗照影,纱窗照影弄枝花。
(又叫鸳鸯交颈回文、上下篇回文。现已归入回文诗)
2)清代藏头诗——繁荣
清代是杂体诗整合和创作的高峰时期,藏头诗出现繁荣局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表现:
①文人专著里:如万树《璇玑碎锦》、李旸《璇玑碎锦》、张潮《奚囊寸锦》等,这些经典的作品涉及了大量的拆字藏头诗。不但有继承,而且有发展创新。表现:
a.丰富了图的种类,如:
万树的《雷文印》、《分飞鸿雁》、《一局棋》《八音锦》;张潮的《九连环》、《令旗》、《元灯》等。
b.增加了手法,如:
万树的《八音锦》,则加了嵌字:每首头一字是八音的名称。
张潮的《七政全书》,嵌入了“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正名。
张潮的《五方杂处》,加入了公用字,交搭处彼此借读。
张潮的《六和一家》,只每两句之间首尾藏字。
徐基的《赞苏蕙》,运用了集字法,集苏轼《赤壁赋》的字。
c.扩大了诗体范围,有绝句,有律句,有杂体;有词;有曲。
②佚名作品汇成《藏头诗》一书,是藏头诗集大成者。
从以上藏头诗的历史情况,可以看出藏头诗的整体情况:
①诗作不断,代代相传。
②品类较多,手法多样。
③借以图形,花样翻新。
④几乎没有那些纯嵌名的藏头诗。
但这种诗体最终还是因历史或文史的种种原因而衰落了,到了现当代嵌头成了藏头嵌名诗,真是藏头诗的大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