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14

关于三平尾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8 16: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平尾
  (一)、什么是“三平尾”
  “三平尾”是三连尾中的一种,又称“三平足”、“三平脚”或“三平收”,是指格律诗中韵句结尾三字连续使用三个平声的句子。由于近体诗一般都是在双句押韵,所以“三平尾”多出现在押韵的句子末尾。
  
  (二)、对三平尾的定位
  “三平尾”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6: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平尾在诗中的状况
  一种说法:唐诗自李商隐后不见三平尾,宋诗中自陆游后不见三平尾,元明清的格律诗基本没有三平尾。这种说法未必准确。
  又一种说法:在全唐诗里,五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256句,占1%左右,七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87句,占0.2%左右。应该说至少在唐代“三平尾”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像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都有“三平尾”的现象。
  如果是: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这种句式在格律诗中太常见了,被视为律句的常用变格。
  
  
(四)、三平尾的提出
  清代王士祯的《律诗定体》、赵执信的《声调谱》、翁方纲的《石洲诗话》和当代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十讲》和《汉语诗律学》(增订本)。
  从《律诗定体》可知,王士祯是将“三平尾”视为近体诗之戒忌的。
  当赵执信的《声调谱》收入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时,《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等曾在关于该书的“提要”中说:“其例古体诗五言重第三字,七言重第五字,而以上下二字消息之,大抵以三平为正格。”(按  古体诗指古风)纪昀等人还给予赵执信的《声调谱》高度评价,称“其说颇为精密”。翁方纲在《石洲诗话》卷第十中说:古体诗“五言则对句之三四五字,七言则对句之五六七字,自必以纯用三平为正调。” (按  此也是说古风中为正格,格律诗中为忌)
  《作文大体》并序  又避下三连病。三连病指三平尾、三仄尾为病也。
  人们一般认为三平尾是清人才提出的,但从《作文大体》已知,早有此说,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而且不但三平尾为病,三仄尾也被认为为病。
  
  
(五)三平尾是古风典型句式
  “三平尾”是古风之典型句式,赵执信、翁方纲和王力教授等人分别将“三平尾”视为古体诗平仄之 “正格”“正调”“标准平仄”。古风中三平收习见,是很受欢迎的格式。
  在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十讲》和《汉语诗律学》(增订本)都有明确的阐述。《诗词格律十讲》第六讲《平仄的变格》中说:“如果是平平脚,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仍以用仄声唯宜,否则末三字变成平平平,而三字尾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点(见第八讲),最好律诗、绝句不要用它。”王力教授在第八讲《古风》中说:“自从有了律诗以后,诗人们写古风的时候,尽可能少的用律句,多用拗句,以求格调高古。拗句的平仄特点,主要是:五言二、四字同声,七言二、四字或四、六字同声。……如果从三字尾看,拗句有这样四种三字尾:1仄平仄;2仄仄仄;3平仄平;4平平平。”
  在《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中,王力教授将五、七言律句各分为a、A、b、B四式。其中a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A式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为“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B式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王力教授在《第一章》(近体诗)《第七节 关于“一三五不论”》中说:“由上文所举诸例【注11】看来,b式和B式的变例颇多,a式和A式的变例则甚少。因为a式句子变了,末三字成为‘仄平仄’,A式句子变了,末三字成为‘平平平’,二者都是古体诗的标准平仄,尤其是后者(见下文第廿八、廿九两节),近体诗应该极力避免。”在“二者都是古体诗的标准平仄,尤其是后者”和“近体诗应该极力避免”各字下面,王力教授还加了“着重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6: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为什么古风中三平尾不为病,格律诗中三平尾却为诗忌?为什么说格律诗中三仄尾必要时可以用,三平尾则要尽量避免?
  这得从节奏、音长、读法去考虑。
  1.节奏。古风节奏23,后三字为一拍,一共只两拍,所以不存在后遗症。格律诗由于平仄形成的双音节节拍,形成221的节奏,最后只一个字,只是半拍,所缺的半拍靠拖音拖这个字等长音来凑齐节奏,如果受前面节奏的影响,就会出现节奏不畅。
  2.音长。平声长,仄声短。唐朝最注意调声术,通过实践,前面的22通过调声,无论如何不会出问题。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虽然长了些,但后面的仄仄则短了些,于是长短协调了。
  如果是仄仄平平,与上同理。
  如果是仄仄仄平,后面的仄平只略长了些,一是并不很突出,二是还可通过第三个音节继续调节,因为它是仄仄仄平平,仄仄(短)仄平(略长)平(拖长成平平,又比仄平长些),这样短/略长/再长些,依次有序的拖长,声律就协调了。
  如果是平平平仄,与上同理。三个节奏是平平平仄仄,音长是长/略短/更短,依次有序的所短,也是逐步变化的。
  
  再看有问题的平平仄仄仄和仄仄平平平。
  ①平平仄仄仄为平平/仄仄/仄(仄),长/短/短,虽然不大协调,但后面两个短不会太难堪。而且后面四个仄音,可以短促有力地收回来,使整个句子都变得铿锵有力。因此有时为了表示拗怒,或提起读者注意处,甚至故意用这种句式。
  杜甫“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方回评:“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
  纪晓岚云:“此亦双拗,乃济、尚二字回换,非三平、三仄之谓。”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
  
  ②仄仄平平平为仄仄/平平/平(平),短/长/长,两个长会使人透气不伸,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平声的发音比较长,吟咏的难度大,放在句尾收不回来,造成声嘶力竭的情况。
  这是我的看法,不同意的可以保留个字的看法,不勉强大家接受。
  3.读法。
  古风靠唱,三平收不影响音质。旧时名角有专门的琴师、专门的作词者,就是根据名角的口型、说话的特点来解决音质的(流行歌曲只注意到音乐情绪的表达,忽视了音质与曲谱的协调,所以往往听不出到底在唱什么)。音长音强等都可通过音乐调节,所以不会出现诗忌。
  格律诗如果用默读的方法,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但是,因为古代格律诗是吟咏的,节奏显得特别重要,也就是双步韵格外凸出。四声不协调,就听不清。吟咏时便会因字的四声长短搭配不当,使构成的节拍产生不畅,于是产生了诗忌问题。
  
  下面的说法,没有说到点子上:
  1.根据双步韵的规律,平仄必须相间,尾三字实际是两个节奏单位,不管是12或21,都必须一个单位为平,一个单位为仄,全平则失对,所以不行。三仄收虽然没强调,根据失对的理论,同样属于病。
  2.从音长上考虑,由于三个字音长一样,缺少变化,读出来就会含混不清。
  3.从音色上考虑,由于没有低昂的变化,读出来太平淡,缺少阴阳顿挫的味道,感情难于在语气上表达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6: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那些诗三平尾不为病
  以三平收为忌的专指格律诗一种而已。
  古风以三平收为常见句式。
  打油诗不必在乎三平收。不要看不起打油诗,精品多多
杂体诗有四声诗,有意与格律诗唱对台戏,有的也不管三平收,尤其是全仄诗,全平诗,五平五仄体,四声分立诗,九平一仄诗等,更是戏弄格律诗。由于它们的节奏重点不在双步韵上,因此反而不成病。
  
 
 (八)、三仄尾例
  1.出句:平平仄仄仄。对句通常是:通仄仄平平。
  例句:
  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山”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
  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岑参“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卢伦“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李颀“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张谓“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崔颢“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孟浩然“崔途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皮日休“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赵嘏“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许浑“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韦应物“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2.出句:仄平仄仄仄。对句:通仄平平平。
  例句:
  沈佺期“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此种句法前人称双拗。
  
  3.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出句仄平仄仄仄,对句平仄仄平平。
  例句:
  祖咏“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6: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三平尾的诗忌实质
  仄仄平平平,24平仄分明,是律句,没有违背“相间”。因此它不属于违律问题。
  或说这是古风特有的句式,因此用它就是古风句。
  那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古风句。凡是失间的句子,也就是246平仄交替不分明的句子叫古风句。凡是做到相间,即246平仄交替分明的就是律句。仄仄平平平,24平仄交替分明,是律句。因此说它是古风句是没有道理的。
  既然它是律句,又没违律,那它是什么问题?答:是格律诗中的调声问题,音律美的问题,孤平也属此类。就是说它们虽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从声律协调上来说有不够协调的问题,不够协调便会在读中出现不够美的现状。所以叫诗忌而不叫诗病,忌者,避免也。因此三平尾、孤平之类都是如何使诗好上加好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6: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有关“三仄尾”“三平尾”的文章
  1.“三仄尾”“三平尾”真的有“病”吗?   王树昌
  日本僧人空海(774——835)到中国学习回国著《文镜秘府论》。此书分天卷、地卷、东卷、南卷、西卷、北卷。在西卷•“论病”处列出“文二十八种病”,这二十八种病中不仅有犯“大韵病”的“撞韵”、“挤韵”。甚至连节奏病“长撷腰”、“长解镫”都谈到了!
  这二十八种病分别是: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傍钮、八曰正钮、九曰水浑、十曰火灭、十一曰阙偶、十二曰繁说、十三曰龃龉、十四曰丛聚、十五曰忌讳、十六曰形迹、十七曰傍突、十八曰翻语、十九曰长撷腰、二十曰长解镫、二十一曰支离、二十二曰相滥、二十三曰落节、二十四曰杂乱、二十五曰文赘、二十六曰相反、二十七曰相重、二十八曰骈拇。
  《文镜秘府论》所列“文二十八种病”中没有“三仄尾”、“三平尾”这些“病”啊!
  那《文镜秘府论》就没讲过这“三仄尾”、“三平尾”吗?讲了!在此著作开头的“天卷”中就讲了!还举了王中书(融)诗“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为例,只是没说“三仄尾”、“三平尾”是“病”!
  在《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声”中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灵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_百度汉语 作者:谢灵运(385——433)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 用此道推。】(就没说“昏旦变气候”下句之后可用“含清晖”三平“承之”)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融)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这“三仄尾”“待君竟不至”,“三平尾”“秋雁双双飞”就是这样被《文镜秘府论》提出来的!
  《文镜秘府论》既没将这“三仄尾”、“三平尾”列在“文二十八种病”中,也没说是诗病啊!只说是调声方法之一的“相承”吗!而且存诗中没按如此“承之”者还不少哟!本是“三平尾”“承之”“三仄尾”,偷偷将“承之”换为“救之”,意义就大变了!变成“三仄尾”“有错”、“有失”、“有病”了,不然何必“救”呢!
  明明是避“平头病”,是“换头术”;明明是为“护腰”换平仄;明明是“承之”,明明是建立声律对立的方法,“拗救论”却都说是“救”!“调声之术”偷换成“救声之术”了!王士禛“拗救论起始祖”之位危也!
  刚刚按  《文镜秘府论》讨论的是永明体齐梁体的声律问题。雨梦先生等人硬要把它说成是研究格律诗,我们提出异议,便要挨骂,我们只能暗叹。此书谈的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古风中如何运用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什么“救”的问题,试想想,在古风中三平尾三仄尾不但不为病,还是受欢迎的句式,要你“救”什么呢,把如何“运用”当成了如何“救”,南辕北辙,这种理论做下去,是不是误了苍生多少??既然二十八种病都没有三平尾三仄尾,怎会出现无病也“救”的现象呢,岂不是把好人当病人治,把人治死了?人家明明说得很清楚“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是如何“上承”“下接”的方法,是“调声之术”不是“治病之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6: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2.“三平尾”是一个伪命题    作者:程宝庆
  三平尾”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格律诗韵脚句句尾三字均为平声。许多人认为,“三平尾”属于格律诗大忌,在许多诗词比赛中,评委发现有“三平尾”现象的,直接判定其为不合格。
  进而,由“三平尾”又推导出“三仄尾”问题(指白脚句尾三字均为仄声),推导出楹联也忌讳“三平尾”,“三仄尾”。
  村人关注“三平尾”问题多年,收集了许多资料,最后的结论是:“三平尾”是一个伪命题!
  一、“四声八病”中没有“三平尾”之忌
  我们知道,格律是起源于南朝“永明体”,而“永明体”的理论依据就是沈约、周颙等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
  《南史•陆厥传》记载:“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沈约、周颙等可谓近体诗的老祖宗,他们的“四声八病”之说讲究诸多,但其中并无关于“三平尾”的忌讳。
  二、诗仙诗圣没有忌讳过“三平尾”
  以下是古代诗词名家作品中“三平尾”现象举例:
  李白五律《代美人愁镜二首》之一:“拂拭交冰月,光芒何清圆。”“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李白五律《春日游罗敷潭》:“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杜甫五律《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杜甫五律《晨雨》:“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三:“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白居易《酬梦得霜夜对月见怀》:“凄清冬夜景,摇落常年情。”
  韩愈《感春三首》其一:“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
  韩愈《闲游二首》其二:“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刘禹锡五律《观云篇》:“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葱翠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刘禹锡五律《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宋柳宗元五律《零陵春望》:“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宋柳宗元五律《新植海石榴》:“芳根颜色,徂岁为谁荣。”
  明唐寅五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二:“欢来意不持,乐极词难陈。”
  明徐贞卿五律《彭蠡》:“茫茫彭蠡口,隐隐鄱阳岑。”
  明顾协五律《枕上偶成》:“花时可行乐,底事犹愁眠。”
  明陈宪章五律《有怀四卿四首》其三:“哀弦久去耳,风韵今何如?高台夕流盼,古道行人疏。”
  明莫叔明五律《宿佩上人房》:“支公不相马,夜向窗前闲。庖厨竹下树,巾舄桃花间。”
  限于篇幅,不一一枚举。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三平尾”是一个先生不忌学生忌的问题。
  三、“三平尾”出处不明,并无权威典籍记述
  “三平尾”词典中没有词条,在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中无论述,在沙地先生的《萨氏诗词格律》中也无论述。笔者倒是在吴丈蜀先生《诗词格律讲话》一书中有见,但吴丈蜀先生也没有论述“三平尾”犯忌的原因,规则的出处。
  可见,基本可以断定“三平尾”是一个人云亦云的论点。
  四、“三平尾”并非等于出律
  近体诗词爱好者都知道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古人的心得。其基本精神是:格律并非是铁板一块的天条,平仄可以有灵活处置的窗口,使作诗时不致因平仄律束缚得过死,导致因律害意。
  五绝中可能出现“三平尾的句型是:“⊙仄仄平平(韵)”;
  七绝中可能出现“三平尾”的句型是:“⊙平⊙仄仄平平(韵)”。
  如果(在避免孤平的前提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那么,五绝“⊙仄仄平平(韵)”的第三字为平声就没有出律,七绝“⊙平⊙仄仄平平(韵)”第五字为平声也不出律。
  村人以为,诗仙诗圣之所以出现“三平尾”的句子,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有一种说法,“三平尾”之说产生于清代,缘于清代统治黑暗,大搞文字狱,文人惧怕因文招祸,转而把时间精力投入考据之学,乐于雕章琢句,吹毛求疵。村人深然此说。
  北郊村人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于梦湖香郡
  刚刚点评  举例不少,提出了问题,但文不及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唐诗中的三平尾、三仄尾要不要“救”
  有许多事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雨梦先生的救三平尾就属于这一类。
  
一)、摘抄一些驳斥救三平尾、三仄尾的语录:
  ① “调声之术”有多种,比如“平仄*仄仄仄*”按“避‘平头’、避‘上尾’且‘护腰’”还可以调成这些“永明体”诗联:
  一、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b*B联,0 仄*0仄仄*,0 平0仄平)
  二、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b*A联,0 仄*0仄仄*,0 仄0平平)
  三、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b*a联,0 仄*0仄仄*,0 平0仄仄
  ••••••
  这类“调声之术”一样能使“联内平仄大至平衡”。其实五言绝句中全诗平仄不平衡的不仅多,而且可能过半啊!(见《诗句、诗联、诗篇‘平仄必须平衡’吗?》2020-03-12 09:28 )
  “永明体(新体诗)”中,还有“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特少,而平声极多者”一样可用“相承之术”以“三仄向上”“承之”,或以“三仄向下”“承之”组成“永明体”诗联!也可按“避‘平头’、避‘上尾’且‘护腰’”组成“永明体”诗联!同样能做到联内“平仄平衡”或“联内平仄大至平衡”。这些诗联有的还是“近体诗”也使用的诗联。同样,不“承之”者也有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没“承之”。
  ②刚刚按  所谓上承下承是指几种习见句式,承与不承,不做限制。用“三平”“承之”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必须”的!此书本只不过是介绍这种常见的现象,庸人却把它当做一种规律,孜孜以求之,误人又误己。有人说这“三仄尾”是“病”,应在下句用“三平尾”“救”之。甚至有人沾沾自喜说这是新发现的“新救法”。后来因发现杜甫诗里有几百句“三仄尾”诗句,就不再说“三仄尾”要“救”成“平平仄平仄”了!看来这“拗救论”也据《文镜秘府论》“调声之术”更新了!“拗救论”搞了三百年了呀,连如何“救”“三仄尾”都没有定论!现在看样子雨梦先生已成为“救论”的新“祖师爷”了!
  ③ “三仄尾”本来就没“病”!“三平尾”也没“病”!只是这类诗句与其它诗句比较,音律差些,诗中用得少而也!稀少而见怪,进而认作“病”了吧?诗没“病”!论诗者才有“病”!论诗者有“绝对化病”!论诗者有“唯古人正确病”,还有“鹦鹉学舌病”!
就算用“三平尾”“救”“三仄尾”。那“三仄尾”是“病”,“三平尾”则是“药”而不是“病”啊!可为什么却说“三平尾”是“病”呀,这不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嘛!既然说“三仄尾”、“三平尾”都是“大忌”!那用“三平尾”“救”“三仄尾”不就成了“以病救病”吗?
  ④杜甫的五言平韵诗中就有五百多句是“三仄尾”,只有极少数才用“三平尾” ‘救’了吗!若“三仄尾”“必须”要用“三平尾”来“救”,那其它几百处“三仄尾”为什么诗圣不“救”呢?杜甫诗中的“三仄尾”句后连“仄仄仄平平”者不少,为什么不说“三仄尾”“要用三仄向上承之”来“救”呢?
  ⑤有人不仅知道杜甫诗五百多处“三仄尾”只有极少数才用“三平尾”“救”,还知宋人、甚至还知元明清人的“三仄尾”也极少用“三平尾”“救”,却睁着眼瞎说“三仄尾”要用“三平尾”来“救”,难道为保他的“拗救论”就可不顾“表象”,干脆赤裸裸地凭想象吗?不顾“表象”,赤裸裸地凭想象能骗几人啊!
  ⑥这些出自“状元”之手、出自诗仙、诗圣之手却没用“三平向上承之”、也没用“三平向下承之”、“未护腰”、“未换头”的诗按“拗救论”要求为什么不“救”呢?连状元、诗仙、诗圣都不“救”,“拗救论”怎样解释呀?
  看来这“三仄尾”不“救”一样可以成为好诗也!
  ⑦从以上诗例可以看出不仅“三仄尾”可以不用“三平尾”去“救”,还发现了不少诗也存在“不换头”而成“平头诗”和“不护腰”的现象。这说明写诗不是“必须”“换头”,不是“必须”“护腰”,也不是“必须”“相承”啊!诗友们可别拿“换头”、“护腰”、“相承”当“圣旨”!
  ⑧有人拿“做馒头”来比喻“拗”和“救”。做馒头时,发好的面会带酸味(“拗”),加适量的碱去中和(“救”),馒头成品就既无“酸味”又无“碱味”!可写诗过程中用“三平尾”“救”“三仄尾”后,成品诗中不仅“三仄尾”还存在,且增加了“三平尾”!犹如患了“感冒”,再患上“疟疾”,这“感冒”就好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8: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真的上句“三仄尾”要用下句的“三平尾”来“救”吗?
  1.唐玄宗天宝四年(745)乙酉科状元——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言因六梦接”中“六梦接”“三仄尾”,下句“庆叶九龄传”没去“救”!)
  2.唐代宗大历十年(775)乙卯科状元——丁泽
  《龟负图》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乘流喜得路”的“喜得路”“三仄尾”,下句“逢圣幸存躯”没去“救”!)
  3.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丁巳科状元——黎逢。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廉旌。
  (“垂丝遍阁榭”的“遍阁榭”“三仄尾”’,下句“飞絮触廉旌”没去“救”!)
  4.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丁巳科状元——李肱
  《霓裳羽衣曲》(仄韵体)
  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
  (“梨园献旧曲”的“献旧曲”“三仄尾”,下句“玉座流新制”没去“救”!
  “蓬壶事已久”的“事已久”“三仄尾”,下句“仙乐功无替”没去“救”!)
  考进士、点状元好严格啊!这些不仅没用‘三平尾’去‘救’‘三仄尾’的诗,还未‘换头’、未‘护腰’,他们怎么就成了状元呢!难道当时诗坛无人,考官、皇上都昏庸?难道天下学子无一明白人?“拗救论”该如何解释呀?
  前三首状元诗都出在日本僧人空海到中国学习之前,空海大师收集了那么多诗,这状元诗也会收集到吧?在《文镜秘府论》中空海都不指责这些没“救”“三仄尾”,且没“换头”、没“护腰”的诗,“拗救论”又该如何解释呀?
  4.《文镜秘府论》讲“护腰”时说“庾信(513——581)
  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未救。
  5.卢照邻(约636——约695年)《曲江花》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没救!
  6.王维(701——761)《左掖梨花》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没救!
  7.王维《息夫人》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没救!
  8.李白(710——762)《敬亭独坐》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没救!
  9.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没救!
  10.李白《月夜金陵怀古》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没救!
  11.杜甫(712——770)《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   没救!
  12.杜甫《春宿左省》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没救!
  13.杜甫《归雁》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没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9: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三平尾能救吗
  雨梦先生是拗救专家,似乎见拗他都能想出办法去拗救。他简直就是消防队长,开着消防车,走到哪“救”到哪,更神奇的本来是上句拗了下句救,在他那儿居然还能下句拗了上句救,比神医还神医。又连三平尾也能救。
  我就奇了怪了,三平尾已经是最后的三个字了,到哪里去搬救兵?有人评论说“对句三平尾本来已经是这一联的最后三个字,就好像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得了感冒,而且一得了感冒就死了,你说这感冒还有没有机会治?人都死了,治什么治?句子都完结了,还救什么救?”“三平尾属于不可以拗救的问题。即使出现在‘平平仄仄平平平”这样的律句中,也只是因为‘三平尾’问题本身而出律,并没有破坏律句本身平仄相替的原则。”
  要救的话也只能像孤平一样本句救,那它从哪里着手?于是便又出现了上句救的逆向治病法,那就是用三仄尾去救了。但问题来了,三仄尾本身就是病,有以病救病的理论么?病上加病那不是死得快么,本来还只一句出病,现在反而多了一句病,我就不知道这些拗救专家那根神经出了毛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28 19: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平尾等于鼻子有点塞,打了一个喷嚏,连感冒都算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主题

8128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92
贡献
7650
金钱
15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30 09: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3-5-30 09:19 编辑

而三字尾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点(见第八讲),最好律诗、绝句不要用它。

    以上所说,无非是说,旧东西不能用。真要旧的不用,大家就应该都去写新诗,就不要再谈如何写旧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主题

8128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92
贡献
7650
金钱
15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30 0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3-5-30 09:20 编辑

清朝的诗之大忌,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都是捕风捉影,为前人立规矩的作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主题

8128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92
贡献
7650
金钱
15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30 0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3-5-30 09:26 编辑

唐代的一些句式,还有写法,后人不用,是后人不懂格律,不懂诗,没有李杜,崔颢之才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30 1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三羊就会有四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7 0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