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38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287
金钱28499
贡献21799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287 点
贡献- 21799 次
金钱- 2849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3-5-28 1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唐诗中的三平尾、三仄尾要不要“救”
有许多事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雨梦先生的救三平尾就属于这一类。
一)、摘抄一些驳斥救三平尾、三仄尾的语录:
① “调声之术”有多种,比如“平仄*仄仄仄*”按“避‘平头’、避‘上尾’且‘护腰’”还可以调成这些“永明体”诗联:
一、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b*B联,0 仄*0仄仄*,0 平0仄平)
二、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b*A联,0 仄*0仄仄*,0 仄0平平)
三、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b*a联,0 仄*0仄仄*,0 平0仄仄
••••••
这类“调声之术”一样能使“联内平仄大至平衡”。其实五言绝句中全诗平仄不平衡的不仅多,而且可能过半啊!(见《诗句、诗联、诗篇‘平仄必须平衡’吗?》2020-03-12 09:28 )
“永明体(新体诗)”中,还有“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特少,而平声极多者”一样可用“相承之术”以“三仄向上”“承之”,或以“三仄向下”“承之”组成“永明体”诗联!也可按“避‘平头’、避‘上尾’且‘护腰’”组成“永明体”诗联!同样能做到联内“平仄平衡”或“联内平仄大至平衡”。这些诗联有的还是“近体诗”也使用的诗联。同样,不“承之”者也有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没“承之”。
②刚刚按 所谓上承下承是指几种习见句式,承与不承,不做限制。用“三平”“承之”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必须”的!此书本只不过是介绍这种常见的现象,庸人却把它当做一种规律,孜孜以求之,误人又误己。有人说这“三仄尾”是“病”,应在下句用“三平尾”“救”之。甚至有人沾沾自喜说这是新发现的“新救法”。后来因发现杜甫诗里有几百句“三仄尾”诗句,就不再说“三仄尾”要“救”成“平平仄平仄”了!看来这“拗救论”也据《文镜秘府论》“调声之术”更新了!“拗救论”搞了三百年了呀,连如何“救”“三仄尾”都没有定论!现在看样子雨梦先生已成为“救论”的新“祖师爷”了!
③ “三仄尾”本来就没“病”!“三平尾”也没“病”!只是这类诗句与其它诗句比较,音律差些,诗中用得少而也!稀少而见怪,进而认作“病”了吧?诗没“病”!论诗者才有“病”!论诗者有“绝对化病”!论诗者有“唯古人正确病”,还有“鹦鹉学舌病”!
就算用“三平尾”“救”“三仄尾”。那“三仄尾”是“病”,“三平尾”则是“药”而不是“病”啊!可为什么却说“三平尾”是“病”呀,这不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嘛!既然说“三仄尾”、“三平尾”都是“大忌”!那用“三平尾”“救”“三仄尾”不就成了“以病救病”吗?
④杜甫的五言平韵诗中就有五百多句是“三仄尾”,只有极少数才用“三平尾” ‘救’了吗!若“三仄尾”“必须”要用“三平尾”来“救”,那其它几百处“三仄尾”为什么诗圣不“救”呢?杜甫诗中的“三仄尾”句后连“仄仄仄平平”者不少,为什么不说“三仄尾”“要用三仄向上承之”来“救”呢?
⑤有人不仅知道杜甫诗五百多处“三仄尾”只有极少数才用“三平尾”“救”,还知宋人、甚至还知元明清人的“三仄尾”也极少用“三平尾”“救”,却睁着眼瞎说“三仄尾”要用“三平尾”来“救”,难道为保他的“拗救论”就可不顾“表象”,干脆赤裸裸地凭想象吗?不顾“表象”,赤裸裸地凭想象能骗几人啊!
⑥这些出自“状元”之手、出自诗仙、诗圣之手却没用“三平向上承之”、也没用“三平向下承之”、“未护腰”、“未换头”的诗按“拗救论”要求为什么不“救”呢?连状元、诗仙、诗圣都不“救”,“拗救论”怎样解释呀?
看来这“三仄尾”不“救”一样可以成为好诗也!
⑦从以上诗例可以看出不仅“三仄尾”可以不用“三平尾”去“救”,还发现了不少诗也存在“不换头”而成“平头诗”和“不护腰”的现象。这说明写诗不是“必须”“换头”,不是“必须”“护腰”,也不是“必须”“相承”啊!诗友们可别拿“换头”、“护腰”、“相承”当“圣旨”!
⑧有人拿“做馒头”来比喻“拗”和“救”。做馒头时,发好的面会带酸味(“拗”),加适量的碱去中和(“救”),馒头成品就既无“酸味”又无“碱味”!可写诗过程中用“三平尾”“救”“三仄尾”后,成品诗中不仅“三仄尾”还存在,且增加了“三平尾”!犹如患了“感冒”,再患上“疟疾”,这“感冒”就好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