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清代翡翠白菜 清代翡翠白菜 陈玉喜 翠玉嫩菜通琢碾,白玉雕身翠叶憾; 两只昆虫多子孙,清白和美镇宝馆。 吉祥题材造型娇,草虫绘画屡鲜嵌; 翠色晶润淡雅透,精湛技艺须张显。 一半灰白半翠绿,举世绝品翡翠叹; 滋润新鲜珍玩酷,绿白相间玉菜赞。 赏析; 这颗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的白菜,与真实白菜简直一模一样,而且当时高明的工匠因材制宜,将白玉雕刻为洁白的菜身,翠玉雕刻为翠绿的叶子,在菜叶上还雕刻了两只昆虫。这两只昆虫可不是纯天然、无公害、无农药的意思,而是寓意着多子多孙的两种昆虫:螽(zhōng)斯(蝈蝈)和蝗虫,蝗虫与螽斯的每一根触角都清晰可见,每一处都张显其制作者的精湛技艺。白菜象征着姑娘家的清白,也寓意家庭的和美。这件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 的翠玉白菜就成了民间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 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一首名为《题和阗玉镂霜松花插》的御制诗中,作为帝王的清高宗,从以包心叶菜为造型的花插,联想到以杜甫诗中园吏不识嘉蔬之隐喻为艺谏的传统,而有所警惕。诗云:"和阗产玉来既夥,吴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增华若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 不过相信无论是此位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赞助者喜好而创作,并且由于并未留下相关的资料记载,也留给观者更多想像的空间。 翠玉白菜的原料来自缅甸,它的翠色晶润淡雅,通透无暇。翠玉白菜由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菜叶上头还有两只小虫,一只是蚱蜢,一只是蝈蝈。这棵白菜与真白菜一样大小,滋润新鲜,许多人到台北"故宫",第一个要看的就是这棵"菜"。 台北故宫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第二棵是绿黄相间的翠玉白菜,高度约13.4厘米,颜色偏黄,菜叶上也有菜虫,台北故宫人士昵称他为"翠玉小白菜"。这棵翠玉小白菜注定要被打入冷宫!因为它的质地比不上镇馆之宝。 另一棵也经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还在台北故宫的库房,这棵白菜来源是紫禁城的南库。最有趣的是这棵白菜的中心在雕刻制作时就被刻了一个洞,因此,有人说这棵翠玉白菜原始的用途应是花插。翠玉白菜花插非常娇小,被归类在珍玩库,不像另两件列在玉器科,过去它从未曾公开展出过。 一九五零年在天津市财政局的一个库房,发现一棵翠玉白菜。内地大陆现有的翠玉白菜一棵在天津博物馆,一棵在北京博物馆。相比较于台北故宫,北京博物馆的翠玉白菜"翠玉白菜式花插"就显得默默无闻!倒是天津博物馆的翠玉白菜"翡翠蝈蝈白菜"在富贵中还带着亲民的味道。论起质地,天津博物馆的这棵翠玉白菜没有台北故宫的好,但是天津的翠玉白菜拥有白绿黄三个颜色,工匠大胆地取原本应该是缺陷的黄色进行巧雕,反而将白菜天然的感觉给写实地表现出来。有关人士还将这棵翠玉白菜别称为"冻白菜",真是太传神了。 还有一棵更精绝的翡翠大白菜不知去向,这棵白菜必须由慈禧谈起,根据《爱月轩笔记》,慈禧太后陪葬品中有一棵大型翡翠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还刻着一只振翅的蝈蝈,另外还有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但一九二八年爆发了震惊国际的慈禧陵寝盗墓案,该年七月孙殿英率部众荷枪实弹进入清东陵,用炸药炸开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寝,并将陪葬宝物洗劫一空,这棵举世绝品的翠玉白菜也不知去向。 在2012昆明国际珠宝展上一棵翡翠白菜更是让不少参观者叹为观止,这棵翡翠白菜长1.8米,售价达到了4.8亿人民币。在雕刻前的翡翠毛料重达到7吨多,是由两名玉雕大师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 清代翡翠白菜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