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战争》
诗/文弧焰 专制强权起战争, 全球受罪共嗟惊。 炮枪没眼杀民众, 炸弹无情灭士兵。 扩散仇冤邕睦弃, 增添愤恨横蛮生。 不谈公义拼屠戮, 葬送文明恶霸赢。 2023-01-24穗
注: 专制[zhuān zhì]〈形〉1.(君主)独自掌握政权:~政体∣~帝王∣君主~。2.凭自己的意志独断独行,操纵一切。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的统治制度。专制一词,作独断解。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采用君主专制制,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实行专横统治。现多泛指由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中由个别独裁者独断专横的统治制度,也指一些以革命或者所谓为人民的名义复辟帝制。现代也泛指一种思想作风。也指独享政权的集团、党派力量的执政。广义专制:有部分个体统治管理所有个体,并不专门指这个统治个体有无统治偏向、暗箱操作。所以专制并非贬义词。 强权[qiáng quán]〈名〉指强硬的手段与强势的权力。出处:1、孙中山《大亚洲主义》:“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2、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3、曹禺《雷雨》第三幕:“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 嗟惊[jiē jīng]〈无〉感叹震惊。出处:南朝·齐·张融《与从兄吴郡太守瓌书》:“吴郡何晚,何须王反,闻之嗟惊,乃是阿兄。” 炸弹[zhà dàn]〈名〉炸弹是一种填充有爆炸性物质的武器。炸弹主要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热辐射与破片对攻击目标造成破坏,另外也有像中子弹这样产生大量中子放射线,主要对生物造成伤害,避免对有如建筑等物品造成损害,使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特殊炸弹。控制炸弹引爆的装置有定时器、遥控器、各种传感器、激光等。炸弹多用于战争、恐怖活动等场合。在越南,美国投放的炸弹总计720万吨,是整个二战各国投放炸弹总量的3倍。 仇冤[chóu yuān]〈无〉有仇又有冤。出处:宋·杨万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宋·释印肃《活人歌》:「万物有形皆我体,但行慈德解仇冤。」宋·陈舜俞《赠刘道原》:「唯不善玄解,恶佛如仇冤。」宋·方回《哭肯堂赵公拟老杜八哀体》:「况乃肆诬衊,奸人执仇冤。」宋·黄叔美《宝善堂为薛玄卿题》:「嗟今利夺人,骨肉相仇冤。」例句:婚姻是喜庆的事,假如往日有仇冤的人家,此时上门来闹事,则是大大破坏了吉事的,是最受忌恨的。 邕睦[yōng mù]〈无〉和睦;和洽。邕,通“雍”。出处:1、《晋书·王湛传》:“恭顺无为,则盛德日新;亲杖贤能,则政道邕睦。”2、《旧唐书·孙伏伽传》:“但是无义之人,及先来无赖,家门不能邕睦,及好奢华驰猎驭射,专作慢游狗马声色歌舞之人,不得使亲而近人也。” 愤恨[fèn hèn]〈动〉1、愤懑悔恨。2、愤怒痛恨。出处:A.汉·王充《论衡·死伪》:“田蚡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B.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发其愧耻愤恨之心。”C.《后汉书·南匈奴传》:“比不得立,既怀愤恨。”D.《北史·贺拔胜传》:“是岁,胜诸子在东者,皆为神武所害。胜愤恨,因动气疾,大统十年薨于位。”E.唐·元稹《赛神》诗:“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F.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善五兵,愤恨曰:“临患而缩朒,耻也。”G.魏巍《勇士镇守在东方》:“他愤恨地说:‘敌人一个也不能留。’” 横蛮[hèng mán]〈无〉粗鲁野蛮,不讲道理。出处:1、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绅党横蛮,似墺国之梅特涅,而老朽则过之。”2、丁玲《母亲》一:“罗家还不是那种十分横蛮不讲理的人家,看在老头子的面上,好好歹歹也就让了……”3、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三章“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 公义[ gōng yì ]〈无〉1.公正的义理。2.公众的议论,舆论。 屠戮[tú lù]〈动〉杀戮,杀害。出处:1、《尉缭子·十二陵》:“孽在于屠戮。”2、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奸谋未发,而身已屠戮。”3、《周书·李贤传》:“今逆贼孔炽,屠戮忠良。”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5、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段将军的屠戮,死了四十二人。” 文明(6-1)[wén míng]〈名、形〉1、定义: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文明(6-2)2、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3、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4、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例:文明戏)。5、光明,有文采(例:天下文明)。 文明(6-3)词语来源: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哲学、宗教、艺术萌芽之前,是没有文明史的,只有莽荒史、原始部落史。 文明(6-4)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文明(6-5)19世纪之前西方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到了现代西方才逐渐认识到这种对文明的定义是错误的。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 文明(6-6)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显而易见区别的各种文明,具体到现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东方文明,印度文明四大文明,以及由多个文明交汇融合形成的俄罗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恶霸[è bà]〈名〉凭仗权势,作威作福,横行一方,欺压群众的人。在广东话中有“厉害”的意思。出处:1、马识途《老三姐》:“那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我们这一方有了他,就像给黑锅盖住了。”2、浩然《艳阳天》第一○一章:“今天我才明白,咱家几世几代就是恶霸呀!”3、京剧《黑旋风李逵》:“俺李鬼是好汉,自幼生来爱习拳。恨恶霸与赃官,逼得俺不能奉高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