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3

人们生活在杂体诗中

[复制链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7 0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生活在杂体诗中
  从种类而言,正体诗只有四言、五言、七言古诗、乐府杂言体及格律诗、词、曲等十余种,而杂体诗的体裁达二百多种到三百来种,是正体诗的十几倍到几十倍。正体诗是几个可怜的孤岛,被杂体诗的汪洋大海包围着。
  据清人况周颐《蕙风词话》载,其伯父况澍(世人)“曾辑《杂体诗钞》锲行,如柏梁体、离合体、神智体、集词名、药名之类,得二十四卷,分八巨册”,其搜集的作品定不在一个小数目上。仅就杂体诗的大宗“回文诗”而言,晋代苏蕙的《璇玑图》一篇,就被后人解读为近八千首诗歌(见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二,别集一之康万民《璇玑图诗读法》)甚至万多首,使世界为之惊讶。丁胜源、周胜芳夫妇编辑的《回文集》六大集四千五百页,可见回文的数量之多,老古董们若能避免视而不见,就必然能开启一扇阳光明媚的窗户。
  诗歌之所以比史传散文更为脍炙人口,主要还是以其独特的诗歌表达方式,是形式赋予诗中内容以新的面貌和魅力。因此,研究诗歌固然离不开内容,但抽出其形式来进行考察,通过句式、节奏、音韵、结构等体裁因素,探讨诗歌如何表达感情,产生韵味,如何形成特有美感并推动诗歌发展等等,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正如“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外在美能增进内在美。
  对杂体含义的不清,局限了我们的眼界。杂体含义有三,一是南北朝人所说的杂体,那是既有杂体诗,也指各种风格,与今人杂体诗概念不合。
  二是有规则的在古风或格律的基础上增加某些限制条件的诗体。这是文体的诗体。大家一致认识的杂体诗词,常认为它们是文字游戏,那是错误的认识,是受历史传统的局限。
  其实古人很喜欢杂体诗。古人没有杂体诗集,因此古人诗集中多杂体诗,越是名人越多,苏轼有三分之一以上,王安石近半。我们收集的杂体诗绝大多数是从古人诗集中收集的。
  三是明清人提出的凡受到外界约束的、不是自主的都是杂体。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它扩大了杂体诗词的外延。按此说,集体活动的诗作都被他们归之于杂体诗。
  应该说网络上许多人生活在杂体诗中而不自知,却洋洋自得的批评别人在文字游戏。
  一、网络互动和诗友往来中
  很多人喜欢写诗分韵、限韵、和韵(依韵)、次韵(步韵)。于此一并稍作解说:
  1、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也。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2、限韵——唐代之后,科举考试中为了考核应考者作诗的能力,考官常规定用某一个韵部或某一个韵部中的某几个字作诗,这叫做“限韵”。另外,文人雅集作诗,也常限用某韵或某几个字,以显现各人的才力。
  3、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也。《珊瑚钩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驱而自棘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只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吾人当深体会之。和诗、和韵、用韵、步韵都是杂体。
  4.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於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脉横亘,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5.限字,有规定字数的,有规定数目字的或其他必定要用的字,有在规定的字中组织成诗的(与白战相似)。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7 09: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社会活动
  1.接龙诗,一人一句,下一人以上一人句尾的字为句首字。也可以一人一联,还可以整首诗为单位接龙,规则与成语接龙一样。用的是顶针格。
  2.联句诗,每人一句或两句诗,不必顶针,连续做出的一种诗体。
  3.白战体,亦称“禁字体”,简称禁体。一种遵守特写禁例写作的诗。据宋代欧阳修《雪》诗自注、《六一诗话》及宋代诗人苏轼《聚星堂诗叙》所记其禁例大略为不得运用通常诗歌中常见的名状体物字眼,如咏雪不用玉、月、犁、梅、练、絮、白、舞等,意在难中出奇。或者是限定某些字必须入诗。现存的禁体诗以宋代欧阳修的《雪》为最早,但禁体诗早已存在,在欧阳修之前,已经有人作过禁体诗。禁体诗始于宋代欧阳修而得名于苏轼。
  4.打擂台,网络上赛诗分输赢的活动。
  5.征诗活动。
  6.诗社活动命题诗。《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集部别集类《须溪四景诗集》提要云:“考晋宋以前,无以古人诗句为题者。沈约始有《江蓠生幽渚》诗,以陆机《塘上行》句为题,是齐梁以后例也。沿及唐宋科举,始专以古句命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7 09: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每个人都有除了格律诗以外的自己喜欢的诗体
  1.柏梁体,即不转韵的排韵。
  2.信天游,多用的是掷韵体。
  3.十七言诗(三句半),原来指五言诗,第四句只两个字。后来扩大到七言。
  4.剥皮诗,又称剥体诗、拟古诗等,它是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篇为基础,经过颠倒、删除、增添、改动或仿拟几个字,甚至沿用部分诗句,从原诗中剥离出来,赋予诗以新的内容的一种诗体。
  5.集句诗,集合古诗文句成诗的再创作。创作集句诗要求对原诗句融会贯通,如出一体。
  6.顶针诗,也叫顶真诗,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相连、上递下接的一种诗歌形式。它的形式非常多,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
  7.两字连珠诗,这种体一般每句有两个相同的字。
  8.辘轳体,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也有写作八首的,叫八仙体。
  9.卷帘体,分别以第一首其他几句作为首句写诗。一般4首为一组(律诗8首为一组)。
  10.嵌名诗,狭义上,它是指按古体诗词(或者对联)的格律规范,将姓名、地名、企业名等填充似的熔铸于诗词(对联)中的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
  11.藏头诗,实际不是“藏”头,而是嵌头(凤头格,又称冠顶格、鹤顶格、虎头格、嵌头格、冠首格),将所言的事分别嵌在诗句的头一字。这是网络最流行的诗词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7 0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古时候的
  试帖诗,士子应试时所作的命题诗,称试帖诗,也称赋得体诗、省试诗、省题诗等。其中皇帝出题、定韵、定律的诗,属于御制体,难度是很大的。因限制极严,时间又短,要想作好很不易。
  应制体,应制,唐宋间诗人有应制为标题的,皆为应皇帝之命,内容多半是歌功颂德,蹈袭陈言,后人把这类诗文称为应制体。这是古代的老干体。
  应教诗,魏晋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请问那些反对杂体诗的朋友,你是不是陷于杂体诗的陷坑中而不自知?
  杂体诗还可超越语义媒体,借助绘画、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审美视角以增加诗歌方面的内涵表现。
  总之,我们生活在杂体诗的汪洋大海中。杂体诗的消闲、游戏之作一方面“可以熨情,可以给我们以休息,让人们暂时忘却一切,是受用,让我们活得有意思”(朱自清《论废话》),另一方面,那些原本看去是徒然耗费心智之作,在一定时代也可能会显示出超前智慧的光辉。因此,从古至今,杂体诗的智慧一直被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民间故事、曲艺笑话、幽默小品所看好。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也将给人们带来新的乐趣和启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9 2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