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绝句的布局八法
来源:珠玑文学
作者:淮水渔翁
绝句是古典诗歌中最常写、最易学、也最难精的诗体。除了要求入韵准确、格律工整,语言含蓄、优美,能形象地表达出所要描述的事件、景物或作者情感外,在短短的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中,还要求把主题思想和整个发展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谈到绝句的布局,把只有四句话的一首绝句看成一个很大的整体,经行合理编排,达到节短而韵长、语近而情遥,令人一唱三叹,低回想象于无穷的境界。在诗词班和诗词研讨班中,我的同学们所写的绝句的布局都相当出色,现在列举几首和诗友们一起欣赏,顺便谈谈绝句的布局。
一、起承转合法
这是绝句创作布局最为普通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布局技法之一。第一句“起”是开头,意在笔先,以求先声夺人;第二句“承”是承接开头,把景、事、情加以渲染,引深发展,使所描述的对象更加鲜明;第三句“转”是转折,作者把思维转到另外一个侧面,使读者感到了全新的意境;第四句“合”是关合全文、回应主题,点明创作这首诗的目的。应当说这一句是绝句中诗人引发意志、抒发感情、精华所聚的“诗眼”。
例一:柴国兰《观梅有感》
芳菲独占映柴门,傲骨清芬感自尊。
疏影摇窗诗兴动,岁寒泼墨赋香魂。
诗人第一句写梅花开了,第二句承接深入到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第三句转到诗人心理活动,最后是诗眼,一首咏梅寄托思念的抒情诗在“感”字中诞生了。
例二:郑瑞群《残月》
朝曦红透半屏山,淡淡纤钩云海边。
多少离情无诉处,化为倩影没寒天。
前二句写景,东山上刚刚露出红霞,一钩弯月挂在云边,不喜不忧。第三句是诗人在残月即将消失的时候“转”而引发了离别之情,感到一种无处诉说的凄凉,第四句画龙点睛,暗示出这种凄凉随着太阳的升起残月的淡去而消失了,留下了一天的快乐。
绝大多数的古代绝句的布局,都是采用起、承、转、合法,起得鲜明、承得绚丽、转得自然、合得响亮。使得整首诗在思路上由景及情、由情及人、由事及理产生转换,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曵多姿、起伏跌宕之感,从而静心的品味作品的诗意,总会馀音缭绕。语绝而意不绝。其言已止而其味不止,把读者带到一个神来神往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