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山赋学院名家李学文《问津碑林赋》朗诵:左儿[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文声国际 [color=var(--weui-LINK)][url=]文声国际[/url] [color=var(--weui-FG-2)]2022-07-25 18:28 [color=var(--weui-FG-2)]发表于河北
[color=rgba(0, 0, 0, 0.9)]先做人
后行文 作者介绍 李学文,笔名谷子、丹东谷子,2021年度全国十佳辞赋家。曾任中国辞赋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辞赋文化网站副站长、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副所长、燕赵辞赋研究院副院长、丹东鸭绿江诗社顾问;现任中国赋学网站副站长、静山赋院副院长、丹东市辞赋学会副会长等;丹东【三人行暨竹缘诗群】成员。作品多次在全国辞赋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华辞赋》、中辞网、中赋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站采用。问津碑林赋音频:00:0014:01
《问津碑林赋》 作者: 李学文 朗诵:左儿 编辑制作:夏雨
问津碑林是武汉市新洲区委、区政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问津文化品牌,服务新洲“四区一高地”发展定位,建设的一个重要文化项目,于2019年9月启动,2021年9月建成。碑林占地面积1257平方米,立碑石16块,碑刻文选自清光绪版《问津院志》唐、宋、明、清诗文16篇件。碑刻文系邀请张旭光、刘洪彪、张建会等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12块明、清碑记镌刻由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传承人刻写,6块唐、宋、明、清诗赋碑由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吴和平刻写,再现了中国书法篆、隶、草、行、楷五大书写艺术。
新洲入画,时代翻新。碑前翰墨,笔底乾坤。瞻春秋之高士,仰华夏之圣人。孤棹天涯而问道,千年书院以怀仁。诗镌孔子山之共载,碑刻圣贤路乃为邻。六合同风,达海通江之盛世;三城崛起,倚天揽月而铭文。 盖尔樱花竹雨,月魄梅魂。儒家拥座,赋客盈门。十六篇华章兮同心而报国,二八块碑刻兮着笔而忧民①。终古篆刀,挟李斯文彭之势;盈天书法,带张芝书圣之痕。于是继披黄卷,屡赠白云。名家泼墨,大匠挥斤②。刀笔虽非三山稼穑,文章也是四海耕耘。高古丰碑,疑是神仙之留迹;英雄史话,衍生翰墨之问津。 若夫沉香楚岸,印象新洲。煌煌书院,奕奕神州。仲由缓辔之寻路,孔子执舆而周游③。系安危于天下,披风雨于城头。历史与现实同在,碑文与神韵共悠。传立雪程门之佳话,咏寻梅林逋之风流④。可与应天岳麓之比肩,崭新时代兮开启;相期白鹿嵩阳之携手,美好生活兮追求⑤。于今碑林新建,墨宝长留。颜筋柳骨,铁划银钩。王阳明送郭善甫之归学,曾大有冠山亭碑以冕旒⑥。朱熹题影孔子山庙之绝句⑦,苏轼寄友德仁季常之歌讴⑧。先圣山河,曹翰吴国伦诗吟而入律⑨;问津书院,王琯蒋纪友碑记之重修⑩。而来骈圭垒玉,集腋成裘。秀峰西望,紫气东浮。洪良品奉和谢惕天师之韵⑪,王士龙行文清田亩序之畴⑫。畅于熊撰龙书院之碑记⑬,小李杜吟齐安郡之晚秋⑭。奚禄诒春秋祀典之为序⑮,萧继忠问答八则而寻幽⑯。心系尧日河山,元标书院之碑记⑰;气吞楚云霄汉,王辅祭田之辞忧⑱。于是山河形胜,天地豪酋。祚求传继,德必荫庥。宝墨篇篇言之有据,鸿文句句释尔无尤。龙起遥闻,阳逻堡大桥兮雄心夙愿;凤来忽报,四区一高地也壮志长酬⑲。 稽夫把笔成文,登高而赋。天下山河,人间风雨。回车怀古兮揽月九天,驻马问津兮雕弓一路。新碑林款款而行,孔子山雍雍而伫。开启诸圣贤梦筑之飙轮,高擎新时代龙衔之火炬。歌声浩浩,颜巷长吟故土之归;大道煌煌,车坡快意天涯之旅⑳。于是碧血长流,红旗高举。浩荡东风,铿锵正步。携大武汉之荣光,领新时代之机遇。载江城防疫英雄之名,把华夏风流人物之数。已而北望中原,南巡万户。五路八桥,大江九渡。快车高速之欢歌,地铁蛟龙之翔舞㉑。尔来“诚实守信,仁爱善良;勇敢担当,忠诚宽恕”矣㉒! 信夫!见证国家之繁荣,长擂天地之金鼓。碑林之大义,洋洋乎铭德彰功;华表之高风,荡荡矣镌文石谱。而今脉脉欣怀,此去悠悠何处哉? (赋依《词林正韵》,正文加标点符号959字,不加标点符号810字) 注释:
①问津碑林位于湖北新洲,2019年9月启动,2021年9月建成。碑林占地面积1257平方米,立碑石16块。碑刻石材为河南登封、江西星子花岗岩,碑刻文选自清光绪版《问津院志》唐、宋、明、清诗文16篇件。 ②李斯,秦朝人,被誉为碑刻的开山鼻祖;文彭,明朝人,被誉为篆刻的开山鼻祖;张芝,被誉为“草圣”;书圣即王羲之。问津碑林碑刻文系邀请全国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刘洪彪、张建会、米闹、王学岭、刘颜涛、于钟华、刘小龙、毕云扬、敖启权、黄文泉、樊利杰、王志安、程志宏、曹向春、林志明书写;10块明、清碑记镌刻由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传承人刻写,6块唐、宋、明、清诗赋碑由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吴和平刻写,再现了中国书法篆、隶、草、行、楷五大书写艺术。 ③此处指武汉新洲流传的“孔子使子路问津”故事。 ④此处含程门立雪和梅妻鹤子两个典故。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林逋,字君复,钱塘人北宋诗人。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有“梅妻鹤子”的美誉。 ⑤此处指岳麓、应天、白鹿、嵩阳四大书院,问津书院当可与之比肩。 ⑥此处指碑林碑刻之一:明朝王守仁《送郭善甫归学》和碑林碑刻之二:明朝曾大有《孔子山碑亭记》。 ⑦此处指碑林碑刻之三:南宋朱熹《自题小影赠孔子山庙学》。(七绝) ⑧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四:北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七古)德仁,即吴德仁,北宋隐士,东坡好友。季常,即陈季常,北宋隐士,苏轼好友,成语河东狮吼即出于其和妻子柳月娥。 ⑨此处指碑林碑刻之五之六:清朝曹翰《孔子山》(五律)和明朝吴国伦《孔子河》。(五律)。此处“先圣山河”即指新洲孔子山、孔子河。 ⑩此处指碑林碑刻之七之八:清朝王琯《重新问津书院仪门碑记》和蒋永修(纪友是其号)《重新问津书院碑记》 ⑪此处指碑林碑刻之九:清朝洪良品《问津讲院奉和谢惕天师韵》。(五律) ⑫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十:明朝王士龙:《书院清田亩序》。 ⑬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十一:清朝畅于熊《书院碑记》,此处“龙书院”即代指问津书院,以求与下文“齐安郡”工稳对仗。 ⑭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十二:唐朝杜牧《齐安郡晚秋》(七律),杜牧和李商隐同被称为“小李杜”。 ⑮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十三:清朝奚禄诒《春秋祀典原序》 ⑯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十四:明朝萧继忠《问答八则》 ⑰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十五:明朝邹元标《问津书院碑记》。 ⑱此处指碑林碑刻之十六:清朝王辅《书院祭田碑记》。 ⑲问津碑林是新洲区委、区政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问津文化品牌,服务新洲“四区一高地”发展定位,动议建设的一个重要文化项目。 四区一高地即武汉新洲区倾力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阳逻位于武汉新洲区,古称阳逻堡。阳逻堡大桥即指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大桥长2725米,连接线长7275米。在建时跨径居国内第三、世界第八。它的建成实现了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在武汉的全面互通。大桥南锚碇基坑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被誉为“神州第一锚”。大桥主塔结构为“剪刀撑”,被称为“神州第一剪”。 ⑳颜巷、车回、车坡都是新洲著名历史遗迹。 ㉑此处指新洲改革开放以后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 ㉒此处指问津书院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民间盛行耕读传家之风,倡导“诚实、守信、忠诚、宽恕、仁爱、勇敢、担当”等美德所形成的新洲传统历史文化。
本文插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