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诗 诗中专列悖逆常理的现象或事物,多用于刺时骂世之作,故称“反常诗”。又叫“反风人体”,此体借风人体“上句一语,下句申释本意”的结构形式组合成诗。然而所举事物皆有名无实,甚至和上句的本意相悖,从而表现出愤世嫉俗或幽默调侃的情绪。如 颠倒歌 桓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是东汉末时的民谣。上句一语,“举秀才”,下句申释本意,“不知书”,所举事物皆有名无实,甚至和上句的本意相悖。秀才竟然不知道经书,孝廉却和父亲分了家,号称清苦简朴清白的,反倒龌龊,猥葸不堪,号称名臣良将的,胆小怕事如鸡。这类作品把在生活中的怪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也使人觉得怪诞不经。东汉已启风人体先例,至元明清俗曲歌谣则进而形成表达方式相对固定的杂体。
东汉初民谣 灶下养,中将郎;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 言朝中显贵反倒是些猥琐无能之辈。这首可能是最早的反常诗。 汉末民谣 顺帝(东汉第七位皇帝)末京都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此诗直斥世象为“反常”。 这些诗所举都是不应有的反常现象,使人深切感到社会的荒谬不合理。 武则天曾让10位存抚使分别推荐人。他们总共推举了100多人。武后不问贤愚,一律拔用,分别任命为试凤阁舍人、给事中、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等官。时人讽刺说: 武后长寿元年民间谣 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 意即补阙和拾遗这类官多得可以车载斗量,侍御史多得可以用四齿杷推,校书郎就像碗的毛坯那样粗滥。时有沈全交者,傲诞自纵,露才扬己,高巾子,长布衫,南院吟之,续四句曰: 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 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古今风谣》、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 作者简介 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唐京兆府泾阳县尉沈全交系大诗人沈俭期之弟。(见唐纪二十一(司马光)。《续谣》糊亦作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