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吼 秦 腔 吼 秦 腔 二首 陈玉喜 【一】 陕西乱弹称秦腔,梆子源于吼腔敞, 古老传统戏曲剧,大吼大叫即开张。 三秦之地古腔论,秦腔朴实夸张魂, 粗犷细腻人情动,高亢激昂柔清伦。 【二】 真嗓演唱原豪放,慷慨深沉音大嗓, 欢音苦音两分离,喜乐明快腔刚强。 抒发悲愤凄凉感,板胡发音尖细难, 起板尖板花腔擂,陕西吼的好乱弹。 赏析; 秦腔又称乱弹,乱弹源于西秦腔,而梆子腔则来源于老秦腔(东路秦腔,同州梆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今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为古西秦之地,经史料考证,西秦腔源于甘肃天水,后经来往商客带入长安,使其得以壮大,发展 。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秦,汉,隋,唐,宋,元,明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 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衍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 图片来自网络
|